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6|回复: 2

王阳明|一个人不成熟有五大表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 13: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01
没有明确的目标。
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没有帆的船,风往哪里吹,他就往哪里走。
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终究无法到岸。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无论是做什么,都需要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方向。
没有目标只能随波逐流,人生变成一盘散沙。
王阳明从小立志成圣,立下志向之后便努力去实践,从未动摇,最终立地成圣。
他后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你想要做到什么事情,得到什么东西,立志都是第一步、大基础和真关键。


02
特别在意别人的闲话。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在意太多。
古人说“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不用去解释什么,默默把事情做好,他们自然就闭嘴了。
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往往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王阳明曾说: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闲话,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阳明心学刚创立的时候,被很多人斥责为异端学说。
但是王阳明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讲学,无辩止谤。
后来阳明心学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这些人自然就闭嘴了。


03
容易情绪化。
情绪最大的敌人。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大脑的思考能力为零,整个人是不受控制的。
这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只能伤人伤己。
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很高的修养和技巧。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时候,很多老将不服气,在军营外面百般谩骂,寻衅闹事。
但是王阳明丝毫不为所动。
王阳明说:
“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
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平时在小事上刻意的磨炼自己,控制情绪,时间长了,人看问题就不会那么偏激,慢慢就有了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质。
情绪不要积累,要注意时刻沟通。
或者在发怒的时候,选择暂时避让,深呼吸,等情绪平复下来,再作打算。


04
好高骛远。
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不成熟的人总是好高骛远。
他们设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而不去实践。
手边的事情没有做好,就幻想着自己可以实现抱负,走向人生巅峰。
王阳明曾言:“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
我们今天领悟一点,明天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接着领悟,一路延伸到底,才是学问。
就像是浇树一样,刚开始浇灌小树苗,要用很少的水,后面树苗长大一点,就可以多用点水,等到树苗长大,可以合抱的时候,就可以用一桶水。
如果上来给小树苗浇一桶水,那肯定会把树苗淹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有的成就都需要时间做铺垫。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能让自己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05
物欲太盛。
现在花呗、白条、分期付款满天飞。
于是很多人开始去尝试自己负担不起的奢侈品。
不成熟的人,总喜欢用外物去装点自己。
觉得自己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幸福。
但人生并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王阳明曾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外物的充实抵不过内心的空虚。
人们为了外在的东西,终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终失去内心的安宁,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
钱够用就行,孝顺父母,亲近朋友,热爱自然,这些不需要太多物质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宁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3: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1-

相信,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这样的经历。

晚上睡觉前,你拿起手机对自己说,就玩几分钟,结果成了几小时。

酒席上,朋友给你劝酒,你实在拒绝不了,说只喝一杯,结果就有了第二杯、第三杯,最后几乎大醉而归。

你和朋友逛街,本打算什么也不买,结果,店员给你推荐了一支眉笔,最后你几乎买了一整套化妆品回家。

很多事情,就像这样,一旦有了开始的第一个突破口,结果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曾听过一个故事。

讲的是一个小孩小时候第一次偷东西,偷了一根针,他母亲觉得只是一根针而已,就没有责怪他,于是就有了他以后的一次又一次的偷东西。

后来,他长大了偷金子,被关进大牢,判了死刑。

他在刑场上,对着他的母亲大哭:如果我第一次偷针的时候,你就严厉的惩罚我,我今天就不会死去。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最初的那个小诱惑,小妥协,小毛病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最后它将会变成击垮我们的罪魁祸首。

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第一次的背叛,不可挽回的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2-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在讲坚持,但是真正做到坚持的人却很少。
这是为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从1982年的秋天开始跑步,一直到今天,坚持了几十年,他是怎么做到的。

曾坚持过跑步的人,都会遇到过这种状况:今天太忙,不跑了;今天太累,明天再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跑……

当有了第一次找借口,让自己放弃坚持,到最后,往往就会放弃了坚持本身。

但是村上春树不一样,他说:因为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

因为从未有过一次“偷懒”,所以他坚持到如今。

坚持做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确实很难,因为我们总有不想做的时候,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让自己处于轻松舒服的状态。

但是,即使坚持一件事很难,也不要让自己有放弃的第一次想法,因为放弃了一次,第二次就更容易了。


-3-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

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

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

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

好的东西人们会尽量保护它,而好的东西一旦有了劣痕,人们就会自觉的任其变得更坏。


-4-

让一件原本好的东西变坏,往往是由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行为产生的。

就像第一次迟到,没有被惩罚,然后养成了迟到的习惯,第一次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最后变得对自己没要求…………

原来这就是破窗定律(惊人!)

所以,不要给自己那些放任自己的第一次机会,不要打破自己的第一扇窗户。

2019伊始,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吧,可以是每天6点的准时闹钟,是每天20分钟的静坐冥想,是每天30分钟的读书思考;

也可以是每天早晨对着镜子给自己的一个微笑,是每天给爱人的一个拥抱,是每天给孩子多一点点的陪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女神陈果: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几年前,一段复旦大学女教师上课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陈果神采飞扬、落落大方的样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
作者:荠麦青青


成熟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

是愈来愈八面玲珑,老于世故?还是见过天地愈谦卑,惯看秋风更通达?

陈果说: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光源者,先熠熠生辉,后照亮他人。


01

复旦大三学生邱泽宇在《开讲啦》节目中,自曝刷了两年都没有刷到陈果的思修课。复旦同学曾这样说,陈果老师的课比双十一还要难抢。

几年前,陈果讲思修课的视频便已经在网上疯传,同时刷爆了朋友圈。

她的课堂似乎有普罗米修斯手里火种的功能,错过了这门课,就像丢掉了取火种的茴香枝。而她的课堂如她本人一样,像一束光,成了复旦学子心心向往的“殿堂”。

在课堂上,她神采飞扬,妙语如珠,那些或自出机杼,或启人深思的观点,经常令人如沐春风,豁然开朗。


陈果

后被她的学生们整理成了“陈果语录”,和“陈果上课视频”一起,被广为转发。

有网友看后惊呼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也有人感叹:“如果当初大学的第一课是陈果讲的,那我的人生也许会不一样”。

教育就是如此神奇,你永远不知道,你不经意间播下的一粒种子,会在哪些人的心中,会在哪些时刻,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

俊眉修眼,落落大方;清风拂面,见之忘俗。这是很多人对陈果的第一印象。

讲台上,她手夹粉笔。缓缓踱步中,也妙趣横生地吐出她对人生的诸多感悟。




譬如对于自我的认知: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谈到优雅,她说优雅并不是你穿多贵的衣服,不是你克制你内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装模作样表面看起来好看的动作。

所谓优雅,就是你遵从内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样子。

说到孤独时:她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谈及朋友观:她认为朋友不是实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



“思修”课在很多高校沦为“边缘学科”,但在陈果的思修课上,那些一直被视为畏途或束之高阁的理论和教义,在她深入浅出、精辟独到的妙论下,竟也如金樽清酒,醇香甘冽,令人心醉神迷。

英剧Sherlock(《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词:Brainy  is  the  new  sexy.

聪明是一种新性感。

她们思维“跳脱”,行事不拘一格,在众语喧哗的时代,她们往往有着更清醒的认知,更睿智的识见。

这样具有颠覆性思维的陈果,更是性感撩人。


02

张爱玲在谈上海人印象时,说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广告。

张爱玲的赞美中颇有几分戏谑。不过必须承认上海女人的海派与雅致。



出生在上海的陈果,就是这样一个身量纤纤,仪态万方,活得潇洒通透的复旦女神。

1999年,陈果入学复旦读本科;后来,进阶硕士;其后,作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学师从心理学博士Evelyn。



她也在哈佛大学学过神学,论文题目是《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她曾是复旦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主席,连续五年拿奖学金。

大学联欢会上,她跳过活力四射的热舞。因身材高挑,还曾兼职过模特。

所以,在校读博时她有“模特姐姐”之称,是复旦“北区三宝”之一。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她去欧洲和加拿大做过访问学者,还利用课余时间,致力于从事哲学翻译和写作。

2017年出版的《好的孤独》一书,已然是当下热销的哲学读本。

曾有读者问她,读书何用?她的回复是:以我观书,以书观我。

为了尽量把课上好,她博览群书。在她眼里,哲学从来不是单一的体系,它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融会贯通。所以,深耕,博采,才能让自己内蕴丰厚,久蚌成珠。

为了取经,她跑去复旦其他老师的课堂上当“旁听生”,从同行、从先贤、从智者那里汲取养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淬炼出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

一名毕业多年的网友,看了陈果的讲课视频,直言陈果老师的上课方式颠覆了自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印象,“大学时,我觉得上这种课是一种煎熬,经常听得昏昏欲睡,但陈老师上得文采飞扬同时又言之有物,让人内心温暖而丰富。”

她的思想从复旦课堂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也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因此,复旦成就了她,她也成为复旦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6年,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时,陈果曾在她的微博里对母校深情告白:

“我不知道该如何感激你,目前我的方式就是用你的精神活出我自己,我身上有你的光,有你一百年来的魂魄,有你的气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就是让你活下去,你看,其实一回事,不是么?”

陈果在这样践行着,她以一种向上的力量走向认识自我的路,并以一种轻灵的姿态活出了一个豁达率性的自我,同时也毓出一种时代应该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新闻联播》中这样赞美她:“心灵偶像”彰显时代正能量。

从走红复旦大学,到上《新闻联播》,再到红遍全网。陈果对自己意外走红并不抵触,她表示能够走出校门,给更多人带去心灵的力量,是一件很好的事。

柴静说过:“人类的心灵需要互相帮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现出来让大家看到。每个人都深深地嵌在这个世界里,你不帮助他,你可能也会孤立无援。传播的力量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渗透下去,然后才能生长出新的叶子”。



当陈果的语录在网上疯传,当她的书一纸风行时,她也以自己的智慧和光芒在感染和照亮着更多的人。

很多人为此表达对陈果的感激:“从陈果老师的课里找到了力量。”还有网友说:“比起貌美,她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3

纵观陈果的很多讲课视频,发现她更关注人的精神成长。

一堂《知己与知人》的课,她说,什么才是自知,当你知道你是一支柠檬,请你帮助你自己活成一个最健康的柠檬;当你知道你是人中一只鸟的时候,请你帮助你这个知己,飞得越来越高,成就一个鸟人的梦想;当你是一条鱼的时候,请你基于你对这个终身知己的了解,帮助自己成为一条美丽的人鱼,这才是没有辜负这一生啊。



生活中,陈果是自己的知己;课堂上,她为学生找到了知己;在荧屏前,她为那些迷途人找到了知己。

谈及师生关系,她说自己和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

细究一下,在任何一种关系中,“人”才是最核心的定位。靠任何依附于其上的职业、身份与地位去达成尊严和礼敬,其实是最禁不起推敲的。

所以,在学生面前,她从不摆架子。只有才不配德,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才会虚张声势。

无论什么时候,师生之间,医患之间,还有属下之于上司,布衣之于官吏,如果都能首先将彼此的关系界定为“人”与“人”的关系,才能达成平等与尊重,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

哲学在很多人眼里,是形而上学的,是空洞乏味的,但在陈果那里,哲学不止是一门学科,更是看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视角。一种廓清迷雾的达观,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

热爱哲学的人,也往往热爱生活。对此,她有独树一帜的见解:“一个人喜欢自己,他就会去喜欢这个世界,就会喜欢你正在展开的生活,而一切厌世其实某种程度上都是来自于自厌,你不喜欢这个世界,你不喜欢你的生活,其实你往下挖挖到底,一定是你不喜欢现在的这个你。所以一切自爱,必会带来热爱生活,而一切厌世必会带来自我厌倦!”



说到底,哲学是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与人生相契合,并完善自身,与世界协调相处的方式。


04

撒贝宁在《开讲啦》中,直言不讳地问道:“哲学女博士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吗?”

陈果笑着回复:“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寻觅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81年出生的她虽至今未婚,却毫不自怨自艾,也不顾影自怜,更不会降格以求。



不攀附,不将就。如果爱情与婚姻不能让你找到更快乐更好的自己,而仅仅是为了世俗和他人的目光而绑架自己,为了让自己在这个世上不那么形单影只而抱团取暖,那么,婚姻,便成了一个你向世俗和自己妥协的工具。

我们美其名曰活得更“入世”一点,其实,当我们迎合了那些世俗的标尺时,便也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自己。

两个人的孤独,其实比一个人的寂寞更悲哀。

只是很多人宁愿在孤独中踽踽而行,也不希望一个人单枪匹马面对世间的质疑和敌意。

所以,那些一个人便能活成一支队伍的人,更强大。

因为,她们真正地活出了自由和生命的节奏。


05

陈果曾在她的公众号“酋长漫谈”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真正的幸福,是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对自己负责,就让自己活成一束光;对世界负责,仍然要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这个世界上,当你活成一束光的话,谁要接近你,谁就是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对他者的负责和对他者的造福。

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的身上,都凝聚着思想之光。从这思想之光中,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朗读者》开播之际,董卿隔着屏幕向观众表达自我心愿,她说这是她21年来最想做的一档综艺节目。


董卿

有人问董卿,为什么要做《朗读者》这个节目?

董卿说:“互联网和手机让我们渐渐变成了健忘的人……《朗读者》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敢于回归到文字的世界,让大家体会到安静的、隽永的、美好的体验,并且在心灵的共振当中,有了一种重新认识自我、认知这个世界的可能。”

在《我要上春晚》中,她是亲切随和的主持人;《中国诗词大会》中,她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人;在《朗读者》中,董卿又是一个富有情怀的倾听者。

看得出来,比起侃侃而谈,她更喜欢聆听。她认真聆听的样子,就是朗读者最温暖的场景。

那么多朗读爱好者,看到董卿,就像重新认识了自己一般。那么多手机重症患者,在朗读中,在聆听中,遇见了另一个自己,也发现了这个世界,别有一番在滚滚红尘中,清风朗月的天地。

与董卿同为知性主持人的,还有柴静。

26岁时,柴静成了央视主持人;2014年时,从央视离职。


柴静

在总结自己十年记者生涯时说:“看见,就是从蒙昧中睁开眼来,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有关离职,邱启明曾在微博上写到:《看见》是柴静之前在央视唯一主持的一档节目。

伽达默尔曾说,世上都是路,通向自我认识。

柴静选择以退为进。2015年初,她自费100多万拍摄的环保纪录片震撼播出。

她看得见自己,也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以自己新闻人的使命担当起了她的责任。

所谓安身立命,不仅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更要找到在这个世间坚实的位置。

小我,反观自身;大我,惠及广众。

像董卿,像柴静,像陈果……

她们用自己的智识、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责任,涵养着体内的这颗神奇又耀眼的灵魂。她们知道,追逐这颗灵魂有时是冒险的,也是痛苦的。可一旦与它欣然相逢,那必将会有妙不可言的人生体验。


陈果

陈果说过,“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在我看来,风情万种,便是你热爱生命,轻舞飞扬的样子;与世无争,便是你能面对人生的诸多境遇,淡定从容,恬然自适的襟怀。

“有魂,有根,有趣”。一个女人最优雅的样子,无非是将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9 08:36 , Processed in 0.05441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