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回复: 3

看意义:“语录票证”值得珍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5 11: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意义:“语录票证”值得珍藏
票证在计划经济年代被称作“第二货币”,当时对调节国民经济平衡和保障百姓基本生活起到了杠杆作用。在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时代里,票证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价值”,纷纷“下岗”退休,完成了历史使命,于是它也成为收藏品和历史文物。
提起票证,许多中老年人都记忆犹新。陈嘉荣说:“当时,百姓开门七件事都离不开票证,吃饭要凭粮油票证,买菜要带鱼、肉、蛋、豆制品等票,烧菜还要煤、油、盐、糖、酒、酱油等票,穿衣盖被又离不开布、棉、线、鞋票,购日用品要有火柴、肥皂、卫生纸、毛巾、香烟等票证,失去票证寸步难行。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些人用手绢裹成钱包,钱包里不仅要装上钱,还得装着票。”许多东西只有在失去时,才会发现它的珍贵和价值,收藏票证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存世不多,加上收藏队伍扩大,一些早期粮票的价值也日益显现,如复员军人粮票存世量极少,价格都在万元以上。
陈嘉荣介绍说:“语录票券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当时,国家、地方和基层单位印制发行的票证,上面都要印着一条或几条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等。这样的票证,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语录票证。语录票证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设计独特,体裁广泛,寓意深刻。眼下,人们孜孜不倦地挖掘、收集、整理、珍藏语录票证,是因为语录票证确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其他票证相比,语录票证的收藏价值更高一等。”
从文化艺术角度审视语录票证,陈嘉荣认为:当时的印刷条件下,能够印制、发行这么精致的票证,特别是语录票证,凝聚了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中华民族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准。说它是当代文物,一点不为过。票证图案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构思严谨、布局合理,印刷工艺也堪称精湛,以图文并茂、巧妙结合、主题鲜明、文字工整而著称。语录票证万紫千红、千姿万态,称得上纸制品中的佼佼者。语录票证之所以得到了这么多人的青睐,关键还在于它的品种丰富,形式多样。民用、军用、少数民族用、结婚用、生育用、病员用、学生用、转复退伍军人用、城镇居民用,从使用人群来看就有若干类。以用途来区分,还分为经济生活类,如吃、穿、住、用、行五个方面各种票券。单枚、单张、本式、折叠式、版式、几联张式、类似邮票的“小型张、小全张”式,花样也不少。
最为关键的是,语录票思想内涵丰富,上面通常印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这些语录会根据票证的用途不同,加以择选。
方寸票证记载着历史的沧桑,述说了岁月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当我们回首往事感叹万千,在物质富裕的今天,老百姓对过去凭票购物的印象逐步淡化了,但票证的历史痕迹却是永恒的,票证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正逐步被广大收藏者所认识。
链接
全国粮票收藏价值之最
最早的粮票:1950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面额最大的粮票:1962年、1963年上海市粮食局发行的“粮食支拨书”,面额为1400斤。
面额最小的粮票: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票幅最大的省级粮票: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票幅最小的省级粮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
流通时间最长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5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流通时间长达28年。
流通时间最短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2年发行的车船粮票,流通约一个月。
面额最多的套票:1975年河北省邯郸市粮食局革委会发行的工种补差粮票,这套票共60枚,面额从1斤到30斤。
面额最大的语录套票:1967年发行的军用供给粮票,全套分大米、面粉、粗粮、马料4种,每种又有50、100、500、1000斤4种面额,全套面额高达6600斤。每枚粮票背面均印有不同的毛主席语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1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票证这个词在现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在实行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票证则是人们用来购买平时生活所需的重要凭证,如果没有票证的话柴米油盐都没有人会卖给你,故它也被称为“第二货币”。票证有很多种里面包括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盐票、烟票、酒票、煤票、劈材票、鞋票几十个各类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票证是票据和证券的简称,作为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实际上,证券是由票据发展而来,又包容了票据。从法律意义上说,票证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的法律凭证的统称,用以证明持票人有权依据所持票证记载的内容而取得应有的权益。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票证是用以证明或证实权利所制做成的书面凭证,它表现票证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票证拥有的特定权益。作为票证,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法律特征,即它反映的是某种法律行为的结案,本身必须具有合法性,所包含的特定内容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书面特征,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或与书面形式有同等效力的形式,并且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书面或制作载明有关法规规定的全部必要事项,凡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书面凭证才可称之为票证。
  须注意的是:
    第一,法律不仅包括国家级大法,还包括各级的规章制度等;
  第二,书面载体不仅是纸,而包括有文字说明的所有载体。 票证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凭证票证和有价票证。凭证票证又称无价票证,是指本身不能使持票人或第三者取得一定收入的票证。
  它分为两类:一类是证据票证,即为单纯证明某一特定事实的书面凭证,如邮票、票等;另一类是占有票证,即某种私权的合法占有者的书面凭证,如粮票、布票等。
  有价票证是指证明持票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它和无价票证的主要区别为,是否取得了资本化的收入。广义的有价票证包括商品票证、货币票证和资本票证。



  商品票证是证明持票人有商品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凭证,如提货单、运货单等。货币票证是本身应促使持票人或第三者取得货币索取权的有价票证,如商业票据、银行票证等。
  资本票证是有价票证的主要形式,也是狭义的有价票证。 票证种类很多,对于收藏爱好者,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某一具体票证,还应对票证相关衍生物进行研究,博采众家之长,在收集票证的过程中得出自己的理论来,因为同样的题目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论述,因为收藏领域浩大,而我们的认识却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票证的什么以及票证的收藏价值大家是不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票证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的低水平居民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段发展以及人员的不断上升票证制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票证种类分的很细所以实用性上没有货币灵活,给人们的交易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11: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粮票你知道多少呢?是曾还有记忆呢?如今的我们可以拿着人民币自由的在市场购买米面油盐等物品,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90年代。粮票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票证,如果需要购买米面油就得出示粮票,以至于有的人也把粮票称为“吃饭的护照”。粮票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实际生活里,全国粮票等同于现今,甚至在困难时期,它的价值高于人民币。


粮票是新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票证年代的特殊记忆,那么粮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还要从1953年谈起,那时候粮食问题成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建国不久后,粮食主要由国家掌握,已征粮为主,市场收购为辅,到了1953年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而农产品紧俏供应不足,曾一度引发粮食危机,这不利于国家和人民,只利于富农与投机商人。严重威胁新生政权的稳定和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集中精力,深入研究解决粮食购销问题,最后他认为,要解决粮食购销问题,经过权衡利弊,参考英国经验以及战时经验,他向中央建议采用农村征购,城市配给的方案。名称叫“统购统销”。 也因此在195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粮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粮票的出现,“统购统销”制度的出台在那个年代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在历史上,如果遇到灾荒年代,国家无法通过统一调配粮食缓解危机。有时连都城的粮食都难以保障,从而造成政权危机。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粮食需求急剧扩大,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通过统购统销,由国家直接控制农产品资源,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并促进了新生国家政权的稳固。粮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粮票获取的主要途经,由城镇居民凭粮食户口,居民粮食供应本等等到指定国有粮店兑换。
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粮食也是按照年龄,学龄,工种,居民等来进行分配的。因此,在当时粮本、粮票、肉票、布票等数十种票证应运而生。就拿粮票来说,面额有半斤、壹斤、叁斤、伍斤,最初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变种”人民币。有的时候,即使你有再多的钱,如果没有粮本粮票,你是一粒大米也买不回家,可见,其作用与人民币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在那个年代,粮本、粮票就是命根,有了粮本、粮票就可以到指定的粮店买粮,那时粮店的大米价格是几角,面粉价格是几角,这个价格一成不变地一吃就是二十多年。


从年代上说,1966年的五市斤粮票价值最高,另外1966年全国粮票全新绝品已经非常少见,这也是其价格飞涨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多数省市都在这一年发行了第一套粮票,也就是俗称的“开门票”。1966年粮票全国通用伍市斤粮票一组五张,票面上写有“全国通用伍市斤粮票”,长:9cm,宽3.9cm。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几字下为“全国通用粮票”,右侧为币值“伍市斤”,背面为粮票的使用说明。此组粮票没有在市场使用就被收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张粮票品相极佳,保存的相当完整,经公司专家老师一致鉴定为真品中的精品,实物与图片一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发展,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收藏粮票增值,获得高额利润回报,升值空间不可估量!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
粮票的收藏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是一种投资增值的方式,并且收藏价格每年都在稳步上升。粮票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退出经济舞台后,粮票便进入了收藏市场,是可遇不可求的粮票珍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粮票实物和相关资料的收集难度将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收藏粮票,其实是为国家收藏将来的“文物”,具有历史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退出流通市场的粮票逐渐流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1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票证收藏 亦苦亦甜(图)
对于陈嘉荣而言,一张张票证不仅记录着那段艰苦的岁月,也见证着自己的幸福。改革开放以后,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紧张的物资供应得到了极大缓解,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票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那段岁月的陈嘉荣希望通过收藏这一方式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于是他开始了票证的收藏。收藏这些票证很不容易,一些是自己多年的积累,一些是通过圈内好友的互相交换,还有一些需要到古物市场去淘。最让人无法想象的是,有些票证竟然是从废品收购站中一点点找回来的。
为了整版票 不惜押手表
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票证终于在二十世纪90年代逐步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那段时间,票证虽然依旧有效,但比起先前,其作用显然已大打折扣,相对应的则是收藏作用的日益显现,而整版的票证也出现在了古物市场里。
一次陈嘉荣在古物市场寻宝,惊奇地发现了1955年出版的整版布票。“那时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那时的布票可以称得上精贵,想找一张都困难,而我一下见到了整版的布票。说句实在话,看得我都眼晕。”陈嘉荣说,“既然看到了,就想收藏它,上前一打听价格,小贩出价50元。要知道在那个时期,我每个月的工资不过100多元,这一下半个月工资就搭进去了。”但即便是这样,陈嘉荣依旧觉得自己应该买下这一整版的1955年的布票。
看看口袋里的钱,的确凑不上50元,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想再找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陈嘉荣对小贩说:“你把这张布票给我存好了,我把手表给你押在这,马上回家拿钱。”
为什么要如此大手笔地收藏一张布票呢?陈嘉荣表示:“我是一个生活特别节俭的人,不吸烟、不饮酒,也不给自己添置衣服。两个儿子替换下来的衣服,我就拿来穿。但对于收藏,我绝不含糊,既然自己喜欢,就要努力去完成。”或许每一位潜心搞收藏的人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从爱到藏,为藏而痴。为了收藏,陈嘉荣可以将妻子送给他的裤子退掉,也可以把饮茶的习惯戒掉。
“望着这一版一版的票证,我着实喜欢,经常一看就是一天。”陈嘉荣说。
寻觅老票证 废品站里淘
陈嘉荣一直在思考,哪里才是最容易发现老票证的地方。想来想去,他觉得废品收购站里恐怕能有意外的发现。他期待着能在这里“变废为宝”,也期待着自己的努力能令藏品日渐丰富。
“红桥区的三个废品收购站,南开区的两个废品收购站,这都是我的据点。”陈嘉荣说,“这些废品收购站我都跑熟了,到了那里,见到废物我就一通拨拉,俨然一个拾荒者。废品收购站的仓库阴暗潮湿,废品堆积得有尘土霉味,这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我来说,简直是受罪。起初我就在里面一张张地趴着看,后来身体实在撑不住了,就把废品买回家。高出市场价三倍的价格把废品买回来,一番挑选过后,再以平价卖出去。里外里就是一个字—赔,但赔我也心甘情愿,赔我也乐在其中。”
在废品收购站的寻宝过程中,陈嘉荣的确发现了一些藏品,透过藏品也还原着当时的场景。“我找到过一张天津市东郊区大毕庄人民公社南河庄生产大队的证明信。信中说,南河庄生产大队因搞积肥需要旧胶鞋一双,凭这封证明信可到物资回收部门买一双旧胶鞋。天津市北郊区霍庄子人民公社芦新河生产大队,在1967年时因为农业需用破旧衣服,也要凭借条子去购买。还曾找到1963年市防汛指挥部对防汛人员的粮油补助办法,其中就写道:凡经区指挥部统一组织的防汛队伍,去第一线的每人每天补助食油一钱……通过读其中的文字,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物资紧张的状况,也能看得出票证在当时的中国是多么重要的物品。”
望着这些票证,陈嘉荣不禁感叹:“票证收藏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浓缩历史、浓缩人生,记载着人间沧桑。很多人喜欢把票证称为‘历史生活的活化石’,我认为这样的比喻非常恰当。现在的日子这么好,再拿出这些票证来看,脑海中仿佛就浮现出当时拮据和窘迫的生活场景,当然也更加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像当年点灯需要灯泡票、电池需要电池票、火柴需要火柴票、烟囱需要烟囱票,吃糖有糖票、吃粮有粮票,酱油、花生、面条都得用票……”
望着手中的票证,有些是陈嘉荣生活中的留存,里面记录着自己的家庭曾经的日子;有些是从古玩市场淘到的稀缺票证,通过淘宝也结识了不少朋友,大家你来我往,互相交换,增添着自己的收藏门类;还有些则是从废品收购站一张张地捡来的。透过这一张张纸片,这位被称为“票痴”的收藏家,记录下了无数人的艰辛、欢欣、忧愁和向往。
做成展示板 分享全社区
“现在人们去超市,大包小包拎回家不少东西,无论是刷卡还是付现金,都显得那样的轻松无比。更多的年轻人还会选择在网上购物,这些在物资贫乏的票证时代简直就是神话!”陈嘉荣说,“这些票证经历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二十世纪90年代逐步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拿出来看我今天收藏了这么多票证,收藏的就是历史。我觉得这些票证仅仅存留在我的手中,意义并没有完全显现,应该拿到社区、学校,让上年纪的人与我一同抚今追昔,追忆当年的艰苦岁月;让没有经历过票证时代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往事,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在家人的参与下,60块长1米、高0.6米的展板制作完成,每一块都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展现,而且配有藏品原件。
介绍起自己的展板,陈嘉荣表示:“我把所有的票证分门别类,整理出粮票版、布票版、奇迹版、文史资料版、介绍信版……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将这些展板拿到社区的广场上进行展览,很多在家休假的人纷纷聚拢过来。一些老年人拉着我的手说,看着你的这些展板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会儿,那会儿日子可真不好过。还有‘80后’说,这枚粮票也在他的记忆中出现过,虽然那时年纪还小,印象不深,但的的确确有轮廓。还有一些年纪更小的年轻人没见过票证,他们透过看展板也理解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一边展示自己的展板,一边做讲解员,陈嘉荣说:“依我看,票证收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朴素教育的好教材。”
在陈嘉荣收藏的票证中,有一些珍贵的“奇票”,河南省镇平县1965年发行的临时食用油票,面值分别是“5分5厘和1钱6分5厘”。“这些面额小得让人不可思议的油票究竟该怎么用呢?难道真有人这么精确地去测量那一勺油是不是1钱6分5厘吗?”参观者不时向陈嘉荣提出这样的问题。对此陈嘉荣还真是专门研究过,当年这样的小面额油票,就是让食堂师傅在卖饭菜时,为菜上点上一勺油用的。陈嘉荣还有一张面额为1厘米的布票,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行的布票,小得可怜的布票同样不是购物用的,一厘米的布裁成一条恐怕也做不了什么,这样的小面额布票是用来找零的。还有一张1973年天津发行的全国独一无二的面袋布票,每户居民限量3尺白布,专门做面口袋用。除了这些还有一个窝头需要票,一立方大粪需要票,这些现在看来“奇葩”的票证在当年是人们离不开。
陈嘉荣多年的收藏也的确得到了肯定,许多学校和企业约他去办展览,市档案馆也对他收藏的资料予以首肯。1999年,他与朋友三人一起出版《票证旧事》一书。如今,陈嘉荣的收藏已名气远播,他的名字被收录在《中国收藏界名人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人物辞典》。在他的带动下,老伴有了集报的习惯,儿子儿媳参与钱币收藏,小孙女也成为了收藏迷。这个欢乐的家庭被评为“家庭档案示范户”。这个家庭的物质财富并不是多么富有,但精神财富方面却绝对是个富翁。
陈嘉荣认为:一个人一生不见得有多大成就,但不能没有追求,收藏票证的过程就是追求的过程。当今天20000余枚票证摆在眼前时,收获到的那份满足感让他知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18 18:52 , Processed in 0.05737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