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2|回复: 0

清代钱币—古泉收藏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8 15: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命汗钱】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满洲建大清国,号太祖,建元天命,并铸满文“天命汗钱”。面文为初期无圈点老满文,字迹清楚,四字按左右上下序读,光背无文。此钱体形硕大,铜亦而润。径2.7~2.8厘米,重5.4~6.4克。老满文天命汗钱为清朝第一代货币,铸量尚字,然今世间已不可多得。旧谱尚录一品当十大钱,真伪莫属。

363
【天命通宝】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满洲建大清国,建元天命,除铸老满文天命汗钱,并铸汉文“天命通宝”。面文楷书,直读,字体浑朴,“命”字下部紧窄省笔。边廓宽阔。光背无文。钱体较老满文天命汗钱略小,径2.6厘米左右,重4.6~6克。天命通宝铸量稍多于满文钱,然较顺治以下诸清钱为少。旧谱尚录一种异范天命通宝钱,文字端丽,罕甚。

364
【天聪汗钱】
  清太宗皇太极于1627年在满洲继太祖努尔哈赤位,改元天聪,并铸者满文天:聪当十大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俗称“天聪汗钱”。背铸老满文穿左为“十”,穿右“一两”,系仿明天启之记值记重制。径4.4厘米,重约22克左右。制作精好,边廓坚挺,品相优美,今颇不易得。旧谱尚刊有小样当十钱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极为少见。

365
【顺治通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主国于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所铸制钱。法定成色为铜七、铅锡三,千文—吊,值银一两。但各省铸行每有变异,并有私铸者。“顺治通宝”面文为工整楷书,直读;按背文区别计分五式,即享有盛名的“顺治五式”钱。一式:仿古钱。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8克左右。二式:汉字钱。制仿唐会昌开元,背铸各地局名一字,列穿上或穿右,共有22字(户、工、临、宁、原、宣、同、江、西、阳、荆、延、襄、东、河、蓟、广、昌、浙、陕、福、云)。径2.5~2.6厘米,重3.8~4.5克。三式:一厘钱。顺治十至十七年(1653—1660)所铸权银钱,穿左“—厘”示每钱折银一厘行用;穿右为铸局名,凡十七字,较二式汉字钱少延、西、荆、襄、云五局。径2.6厘米,重4克上下。四式:满文钱。背铸两个新满文,穿左为“宝”、穿右为“泉”或“源”,系户、工两部所造。径2.7厘米,重4.4克左右。五式:满汉文钱。背穿左为满文铸局名,穿右为各铸局名汉字。计有:临、宁、原、宣、同、江、东、河、蓟、昌、浙、陕等十二局。径达2.8厘米,重4~5克。顺治钱中以第五式满汉文钱制作最佳,铜色黄润,存世甚丰。另有合背钱及记重记值之当十大钱,颇罕。顺治五式钱奠定了有清一代货币形制的基础,嗣后各代多沿袭,顺治钱制参照铸行,故影响深远。

366
【康熙通宝】
  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可分两大类;一、仿“顺治四式”满文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渎,为户、工两部造。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背穿左为满文局名、穿右汉文局名,计22个铸局。其主要20局记名口诀为: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有甘肃巩昌局铸“巩”字钱,山西省局铸“西”字钱,均罕甚。以上二类钱制作亦同顺洽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又铸半重“轻钱”,折价使用,然传世不多。存世劣小砂版,鹅眼钱等均系私铸。另有少数背星月者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六钱等,品类多而铸量甚少。

367
【罗汉钱】
  康熙通宝异品.传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1714年)由户部宝泉局所铸之“万寿钱”,因曾置放罗汉腹中充佛脏多年,后世遂称之为“罗汉钱”。另说乃康熙间平藏清兵以庙宇金,铜罗汉熔铸之钱,流传不一。罗汉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背文为满文“宝泉”字。与一般康熙钱文不同处在于:“熙”字少“臣”左之一竖,而“通”字走之仅为一点(俗称“一点通”)。此钱制作精良,色泽光亮,因被民间看作吉祥幸福的信物而受普遍珍爱。后世屡有仿制翻铸,然精粗轻重不一。原铸头炉钱径2.65厘米,重约4.8克,边阔字壮,金光灿然,今世间已不可多得。

368
【雍正通宝】
  清世宗雍正年间(1723—1735年)所铸制钱,按顺抬四式满文钱造。面文“雍正通宝”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为记局满文计20字(除户、工二部均为省局名,州、府局已废):泉、源、巩、河、苏、广、昌、浙、陕、桂、徊、云、南、台,(以下新设)武、黔、川、晋、济、安。雍正钱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历代清钱中居少而精地位,可见雍正钱法严谨。一般径2.6~2.8厘米,重3.6~5.4克。存世尚有贵州宝黔局大样钱一种,形制类折二,甚罕见。

369
【乾隆通宝】
  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05年)所铸制钱。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青铜,亦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阿克苏、叶尔羌、喀什葛尔等局,因用自产红铜鼓铸,故称“新疆红钱”;或“背尔钱”(“普尔”维语即钱意)。面文“乾隆通宝”楷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新疆红钱左多满文而右为回文。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系清平钱中版式最繁者,超乎北宋各钱。一般径2.2~2.5厘米,重约2.4~4.8克。少数钱背可见星号或汉字,另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世可见雕母数种,至为珍贵。

370
【嘉庆通宝】
  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铸。因币材含铜及铅锡各半,故钱质灰暗脆弱,兼杂以私铸劣质小钱,为清代制钱中品相甚差者。“嘉庆通宝”楷书,直读,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径2.2~2.6厘米,重2~4克。少数钱背可见星月纹及记地或吉祥汉字(如:桂、福、寿、康、宁);另有吉语背文如,“天子万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以及“日日生财”、“嘉庆万年”、“唯和唯一”、“如卖三倍”、“四方来贺”、“五世同堂”等近20种,为历代古泉所仅见。

371
【道光通宝】
  清宣宗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形制特点基本与嘉庆钱同,所异者唯新疆阿克苏、库车二局因乏铜始铸折五、当十升值平钱,系清代虚值大钱之滥觞。“道光通宝”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宝局名二十。少数钱背有星月纹及记地记年记值汉字,然不多见。道光钱制作粗疏,除户、工二部宝泉,宝源二局所铸形态稍整,各省所出质地均劣,加以私铸劣钱充斥,故大小不一,轻重悬殊。常见品径2.2~2.4厘米,重2.5~3.6克。除新疆红钱二种,几无任何希罕之品。

372
【咸丰通宝】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平钱。因政洽腐败,经济危困,未久即受各等重宝、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出小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劣者多而精良者罕。一般径2.2~2.6厘米,重2.4~4.2克,其中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其间鹅眼钱重不足1克。背为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出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雕母数种,极为珍贵。

373
【咸丰重宝】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进逼及国内太平天国兴起,危机四伏,财政枯竭,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始造咸丰大钱。统分两类:当百以上文曰“元宝”,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计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全国计有28局先后开炉鼓铸,出现中国货币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恶性通货膨胀。咸丰大钱币制极为混乱,大小错出、轻重倒置比比皆是。如“当五十”钱大者径6厘米、重80克,小者径4.6厘米、重30克;而同时“当百”钱则有径5厘米、重63克者,犹不及“当五十”钱,故其直径,重量无法按等级统一标注。币材除红铜、黄铜及铅锡外,尚有各种大小铁钱。制作精粗不一,版式纷繁,仅大小“重宝”钱即多达五百种左右,于世界铸币史上亦属罕见,尤以福建所出多而奇特。1984年在江苏江阴县出土一枚特大咸丰重宝钱,系宝苏局铸,其径22厘米、重2.9公斤,乃迄今所见之最大咸丰钱,估计为镇库或供奉样品。

374
【咸丰元宝】
  清文宗咸丰三年(1853年)始铸之当百以上大钱,统称“咸丰元宝”。等级计分: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当五百、当千共六种,户、工部及省、地28局几乎同时开铸。币材混杂,精粗不一,大小错出,轻重倒置。其间“当百”最轻者为36克,最重达296克,而“当五百”者最重仅为119克,“当千”尚有更轻的。其制之乱可以想见。直径最小者4.7厘米,最大为宝福局所铸“当百”钱径达8厘米。咸丰元宝连同重宝、通宝品类浩繁,仅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家所藏,据不完全统计即达917种。咸丰大钱的铸造把本已危急的财政推向崩溃边缘,引起国内上下普遍的不满和反抗,铸行未久便在咸丰四年(1854年)逐步停炉,而咸丰钱却在货币史上留下极为庞杂的一章。今世所传大钱,常见者多为咸丰元宝或重宝钱,然其中仍不乏后铸,翻铸伪品。原因是历代匠人多以原钱作铸母,浇铸出大量复品以供民间作门帘坠手或帐门压脚用,其性能已蜕化为实用工艺品。

375
【咸丰厌胜钱】
  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所铸厌胜钱。品种多样,形制不一,多为各式吉语钱。文字内容如“咸丰万年”、“大清一统”、“天下太平”等多种,并有背纹游龙戏凤者,颇精。此外,又仿王莽刀、布铸制庙宇土梁钱数品,别有韵致。咸丰厌胜钱多为官炉所铸,以作内廷赏玩及礼仪之用,亦有民间仿制及后铸者。今存世不多,故为泉家所珍。

376
【祺祥通宝】
  咸丰十一年(1861年)文宗崩,载垣,肃顺等八大臣受遗诏辅穆宗政,改元祺祥,并令工部铸祺祥通宝钱。然因慈禧杀大臣而亲自摄政,未久即改元同治(意与东宫慈安后辅佐六岁穆宗共同治国),祺祥钱遂铸而未行。面文楷书,直读,背为满文“宝源”。云南东川之宝东局亦有微量铸品。径约2.7厘米,重4克左右。祺祥通宝因铸时短促且未流通而传世甚少,难能一见。国外尚存铸成而未錾开之“祺祥钱树”,是为至珍。

377
【祺祥重宝】
  清穆宗初登基时(1861年)由载垣、肃顺等八大臣奉诏辅政,改元祺祥,于铸祺祥通宝时并铸“祺祥重宝”当十钱。未久因慈禧摄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重宝亦未得通行。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右为满文“宝泉”或“宝源”二局名,穿上下为汉文记值“当十”二字。径约3.5厘米,重12.5克左右。有合晋钱及“祺祥”、“同治”异号合背钱。此钱传世甚少。

378
【同治通宝】
  清穆宗同治年间(1362—1874)所铸平钱。因咸丰大钱造成的币制危机;以致一些省,地钱炉相继倒闭或停铸,同治十三年间所出较少。其钱铜差质轻,民间更铸鹅眼恶钱。一般官炉制钱径2.2~2.5厘米,重2~3.6克。面文楷书,直读;背为满文记宝局名,然可见品类甚少。丁氏《古钱大辞典》描摹满汉文记局钱20品,皆有图无文,或系后期仿康熙制补铸之纪念品,迄今末见传世。另有厌胜吉语钱数种。

379
【同治重宝】
清穆宗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所铸当十钱。面文“同治重宝”楷书,直读;背文穿左右为满文记局,上下为汉字记值,大小不一,精粗互见,以户、工二部所铸较为工整。一般径2.8~3.2厘米,重6~12.5克。丁氏《古钱大辞典·拾遗》所绘形制规整重宝钱十四品,抑或系后铸品。

380
【光绪通宝】
  清德宗光绪年间(1876—1908年)所铸减重制钱。面文多为楷书,少数局曾出隶书、篆书钱,背为满文记局名。除原有铸地,又新立天津宝津,宝沽及盛京宝奉,吉林宝吉等四局。另有背文记值,背星月纹及合背钱等,加以私铸钱众,版式甚繁。一般径2~2.4厘米,重1.8~3克。光绪八年(1882年)广东最先出现机制钱,系黄、紫铜片以机械冲压而成,大小二式,其间有背文“库平一钱”者。山西宝晋局曾铸特大通宝钱,精美而少见。传世尚有一套宝泉局出背铭“千字文”套钱,穿上各见“千字文”一字,颇有异趣。丁氏《古钱大辞典》曾录背满汉文记地钱20品,今不见传,或系后铸。另有吉语钱。

381
【光绪重宝】
  清德宗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所铸当十钱。有黄铜、青铜二种,形制较平钱工整。面文为清秀楷书,直读,背穿左右为满文宝局名,上下为汉文“当十”二字。传世以户、工二部宝泉局、宝源局铸品为常见。旧谱所列各省局所铸18品恐系补铸,今不易见。

382
【宣统通宝】
  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年间(1909—1911年)铸。传世仅见户部宝泉局所出大小样各一品,广东宝广局机制小钱一品计三种。径1.2~2.4厘米,重1.4~2.8克。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右为满文“宝泉”、“宝广”二字。我国方孔圆钱自秦始皇统一中国铸行“半两”钱始,至末代王朝“宣统通宝”结束,流通长达2132年,这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既反映了金属铸币的相对稳定,也折射了封建币制的保守和进步缓慢。这对研究我国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83
【太平天国】
  清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天京(南京)并正式开铸太平天国钱。未久,苏州、杭州、徽州、衡阳、绍兴、嘉兴等地亦先后铸制。币材金、银、铜、铅、铁俱有,铜币为主。形制一般分:小平、折五、当十、当五十、当百五种,然均不记值。钱文多为宋体字,次为楷书。“国”字方框内从“王”。面、背文字款式多变,计有六种“面背”铸文形式: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圣宝、天国太平·圣宝、天国圣宝·太平、太平圣宝·天国。其中以“太平天国·圣宝”平钱最为常见,以“大花钱”较为珍希。各类钱大小厚薄均不相同,制作及文字互有差异,加之各地私铸甚多,故版式纷繁,称量复杂。仅钱币学家马定祥父子所著《太平天国钱币》一书中即收录230种左右。其中最小的“太平天国·圣宝”平钱径1.9厘米,重2.2克,而最大的“太平天国·圣宝”大花钱径33.5厘米,重达4500克。太平天国钱因其品类繁富,广受喜爱,故传世多有伪作及臆造品,鉴别时须加留意。

384
【太平通宝】
  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建“大明国”,改元天运,并于次年(1854年)铸太平通宝钱,以示响应太平天国运动。面文楷隶并见,直读,背文三种,一为上日下月纹以示反清复“明”,二为上月纹下“明”字,三为满文“宝云”二字,以便混用于清钱之中。一般径约2.4厘米,重3.2—4.5克。小刀会之太平通宝铸行一年余,传世不多。今泉界有将安南铸背纹上星下晕月之太平通宝误作小刀会钱,然其“平”中两点呈“八”字形,不难分辨。另,旧谱尚录一种背“文”字太平通宝钱,系浙江天地会所铸会钱,前多列入太平天国造,不当;今并录于兹。

385
【平靖胜宝】
  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胜宝钱。形制为折二型,面文欠工,直读,背文按各军番号铸“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多为黄铜浇制,规格整齐。径约2.7厘米,重7~11克。因次年李文茂即战败身亡,钱出不多,存世稀少。旧说为太平天国洪秀全造,实误。天国惯例每用“圣”而不用“胜”,更无“御林军”、“长胜军”之制。而“胜”却为天地会各系山堂命名专用字,故隶为李文茂铸可安。传世一种当千铭文平靖胜宝大钱,经查证系民国间南京及绍兴匠人伪作。

386
【平靖通宝】
  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通宝平钱。时限或在“胜宝”之前,然流通更为短暂。面文楷书而含隶韵,背穿右为篆书“中”字,或含中军行用之意。文字及制作均较胜宝为佳,质地黄铜。径2.1~2.5厘米,重4~6.2克。少数钱身现直线纹,然非锉削痕迹。旧说为太平天国钱,实误;详见平靖胜宝条。

387
【义记金钱】
  清咸丰八年(1858年)浙江平阳赵起等八人聚义成立金钱会,积极发展组织,并铸“义记金钱”作为会员入会凭证。面文楷书,直读,“金”头从“入”以示入会意。初铸钱背穿左右为交叠方胜图,穿上铸“天”、“地”、“离”等字,有析为天地会分支标志者,亦有以为系记八卦名。后期铸量渐大,除方胜图不复铸字。其中有背篆书“震忠团鲸”者,系赵起为与其县令周旋曾将所部暂改平阳团练时所铸。义记金钱质多黄铜,制作精良,一般径3.8厘米,重15~25克;一种背“离”大钱径4.8厘米,重30~40克。金钱会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起义,次年失败。传世义记金钱原不足20品,然近年浙江民间不断有新的发现,数量日见其丰。

388
【嗣统通宝】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地会系统号军首领张保山在贵州思南发动起义,自托大明后裔,号秦王,建元嗣统,并铸嗣统通宝钱。旧释太平天国钱,或谓咸丰五年刘义顺起义钱,均待商榷。嗣统通宝多为黄铜厚实平钱,面文为拙朴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2.3~2.5厘米,重4.5~7克。此钱存世不多,常为旧谱所缺,迄今仍属罕见之品。

389
【天朝通宝】
  因钱号“天朝”旧谱一般均定为太平天国钱。今泉家马定祥以为当属浙江天地会假太平天国声威于同期(1850一1868年)所铸会钱。因此钱多出浙江;“天朝”二字隐含“大明”,合于天地会复明宗旨;背“永”字与浙江天地会所出背“文、武、永、圣”等名号钱恰好成套,故非太平天国出。面文为端庄宋字,直读;背文有穿上“永”及穿下倒“永”之别,据析上“永”为首领钱、倒“永”为一般会员执。径约2.4厘米,重4克上下。此钱传世较少,为珍稀之品。

390
【皇帝通宝】
  旧谱列为太平天国(1850一1868年)钱。然与天朝通宝一样,当系浙江天地会组织所铸会钱。因洪秀全信摩基督上帝,曾明令严禁天国内称“土”称“帝”,而概以“王”称,故不致再造“皇帝通宝”。兼以此钱出于浙江,背文“圣。字亦合“文武永圣”套钱文字。背文“圣”有穿上正立与穿右横卧之分,传前者为会首信物,后者为一般会员执。径2.4厘米,重5克上下。另有背汉满文“宝浙”重宝钱,系混入清钱行用之品,故此钱存世尚丰,而背“圣”者颇难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3-28 23:34 , Processed in 0.04513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