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回复: 1

为什么回族人大多数姓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8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常说“十个回回九个马,剩下都是沙、喇、哈”,作为中国土地上人口数量排列第三的少数民族,回族人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保留至今的民俗文化,在姓氏起源方面,还有一些特别的故事。


之所以留有“十个回回九个马”这样的说法,首先是因为马姓是回族中的第一大姓,到如今,回族中的马姓族民几乎遍布于中国大地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回族的起源本是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的阿拉伯人等外移人种,如果要溯源寻根,会发现他们的分支实在众多,其文化背景自然也与汉族大不相同。


那么,这一章我们只追寻一个问题,就是回民中的大部分人为何独以马姓为统一的姓呢?


这需要从早期的回族人给自个“寻姓”时说起。




姓氏的文化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五百年似乎都有其明显的断代文化,其中,姓氏具有典型的演变特征。


从夏商周到五代十国,再到后来的唐宋盛世,中华大地上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好几次划时代的跳跃,其中蛮夷数次归附中原或许是难得的高光时刻。


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开始,到汉唐时期的重新开疆裂土,中原大地逐步是以河南为中心,向四周扩大化,最后在明清时期,形成如今“金鸡独立”的亚洲大国。


我们的汉族祖先在这个过程中是吃尽了苦头的。




对历代统治者来说,较为头疼的首先是统一各民族文化。


这其中包括各族宗庙祭祀的信仰、衣食住行之习惯,以及语言和书写的文化差异等,所以,在最早的时候,凡是外来者,包括一切未被征服的、想来中原大地投靠的外族人,中国人一律称之为蛮夷。


即无法驯化之徒。


后来随着文明的发展,蛮夷之说退隐于历史的尘埃中,对于各族改以“各少数民族”之称,汉族人逐步学会了扩大视野,尊重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这其中,也包括种族人群庞大的“回回人”族群。




我们回望历史,对回族人的大致民族文化描写应是从唐代开始变得清晰,在那之前,由于汉族人根本分不清回鹘(今维吾尔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色目人等等民族之间的差异,于是把他们一律称为了“回回人”。


最初的回回人叫的名字略显冗长,但他们只有经名,没有姓氏。


或者说,回回人的经名就是姓氏,因为姓氏的起源最初无非为标明人类的宗族和身份。


在回回人的经名中,男的多是遵从伊斯兰教之经典《古兰经》而起名,《古兰经》的地位,相当于是佛教的《金刚经》、或者基督教的《圣经》,是以回回人中男性经名起的最多的,就是穆罕默德,再其次也有书中的其他先圣。




而回回女性的名字,则多半是由圣母或圣妻之名而来。


但此时,回回人既要严苛地遵守伊斯兰教的教义,又要在中国的土地上长久居住生活,宗教方面难免发生相通,文字也成为了沟通的刚需。


同时,即使回民不会写字,在与汉族人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要涉及对对方的称呼。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统一民族文化的关键,统一最初正是基于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


只不过,元朝的统治者这时还算比较宽和。




由于回回人的名字多数拗口复杂,汉族人说不正确,写起来还很麻烦,最初大家给他们起了听起来和穆罕默德发音差不多的名字,像是“马哈麻、马哈默、马哈迈德”等。


在中国人看来,这些叫穆罕默德的人,就像是从少林寺下山后都叫释迦摩尼的僧人是一个起名方式,在回回人往契约上画押、或者在文书上签名字的时候,主要还是得认他们的脸。


不会当地的语言,还要与汉民打交道,回回很是吃亏。




渐渐的,穆罕默德们不仅主动学习汉字,而且琢磨着给自己起汉姓,这些姓中,最多人第一选择的就是马。


起初的姓马,是根据中国商人的音译称呼而来,除去那些名字近似于穆罕默德的音节的经名,凡类似“摩、买、麻”等都发m音的回回名——如摩诃末、买买提等,一律都改姓为马。


这样的音译不仅于书写时方便,而且在回回人听来,远比一些汉族卷舌音更好听,也好发音。


这一次回回人由名生姓的文化演变,可算是回回由此入汉的一个典型特征。


此后,马姓在回民中逐步广泛化,也就影响了后来加入回族的部分新族民。




马姓的文化融合


在经历由音译而来的各回族人姓马的历程后,元代后期,回族人发展壮大,逐渐融合为中原大地上的一支新民族。


也是在向明朝转渡的这段时期,许多回回人中名字意思近似于马的回族,也改成了马姓。


这里面较典型的例子,有元代著名诗人马易之,我们可以看到,他除了汉族名外,还有个名字叫“遒贤”,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马易之也有另一个名字,是叫纳新。


这些姓或者名在他的民族葛逻禄族人的意识里,其实相当于一回事,都是马的后代,因为葛逻禄又可译为合鲁,原本就是“马”的意思。




此外,还有一种直接取字的改姓法,就是所有后来加入到回族人中、名叫马速忽、马哈麻、马合沙等的外国商人,他们直接取出祖先赐给的名字中的第一个“马”字,改姓为马,完成姓名汉化的过程。


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朝代的演变,回族中的“马”姓最初主要是由音译、意译和直接取字而来。


后来到了明初,回回人改姓被正式列入了政治提纲。


明代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针对姓氏发布了强制性政令,明朝政策明确规定:回族人禁止使用回族祖先留传下来的胡姓名以及胡语言。




这意味着原来没有取姓的回族人,也必须有一个对应的汉姓。


此时除了前面所说的几个回族姓马的原因,又需加上另外两个:


一是回族人在朝廷为官,以官职名而改姓为马;二则是皇帝亲自赐姓。


以官职名为标准改姓马的,就有元代著名文学家马伯庸的后代子孙。


这些人是照着朝廷当年为其色目人种的高祖所赐的官职“兵马判官”所改姓。


而由皇帝赐姓的,有史载明代初期鲁密国(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外来的受聘人士马德路丁等,后来选择留在中国后,后代都改姓为马。




说起来,马姓本是百家姓之中的第13个常见姓,它在汉族历史中的演变,也有着与回族取姓一样的演变规律,最初在中原大地上的“马適、马史、马干”等姓氏,也是在中原姓氏合二为一后,直接取掉了后面的字,只留下了其中的马姓。


再结合回回之姓马可以得出,所有中国民族文化其实正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糅合而来,并非是汉族一家独大。只不过,这一切是历经了历史的演变以后才渐渐形成的。


但即使是穆斯林们后来都改姓为汉族的马姓,这些姓里依然流淌着他们独特的文化血缘,这一点毋庸置疑,也值得尊重。




到了明代后期,回族族民仍偶有增加,譬如其时归顺于大明的瓦剌族众,也加入了回回一支。


作为归顺者,这些人再次接受了大明皇帝的分封和赐姓。


瓦剌人后,典型的还有从丝绸之路赶往中国的阿拉伯人,这些人别出心裁,是以入赘青海西宁之回民的方式,成为中国的新移民女婿。


他们多是随着先前的穆罕默德们改姓为马的潮流,并为了让别人有效分辨出他们在中国是有族民的本意,于是由此,回民在西北等地又出现很多姓马的后人。




到21世纪初,有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的回族人中起码有30%的人姓马,同时中国所有的马姓人口中,起码有一半是回族人民。


由此,“十个回回九个马”完全不稀奇。


此外,回族马姓是否还有其它传承呢?




回族的荣誉传人


公元14世纪80年代,朱元璋选择御驾亲征,其一路在满布戈壁和草原的边境展示大明的战果神威,刀下屡屡见血,杀得兴奋。


所到之处,各国归降之士如长草逢利镰,无不快速降服,稍微慢了只怕便会变作刀下之鬼。


就在朱元璋到达西南边境的时期,于无意中捡到一个色目人留下的小孩子。


朱元璋当时一眼看上了这个孩子的聪慧灵秀,见他临危不惧,气度不凡,心生怜悯,就把他带回了皇宫。此后不久,又赐这个孩子当了御前的太监。




这个太监当时就有小名,称作三保,姓马,朱元璋才知道,他原是有被汉化过的异族人。


又见三保太监即使去势后也不像一般的孩子一样涕泪相加,或惊惧失色,因此夸他不一般,让人好生照顾他,此后不过经年,三保在一众太监中越发变得鹤立鸡群。


于是有一次高兴,朱元璋恩赏三保为燕王朱棣的近侍,燕王朱棣也对这个太监青眼相加,除了让他拥有出宫的自由外,还可以习武和念书,且许多事情并不避他,逐渐又视为心腹。




按照正常的运势来说,太监能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只要三保不犯政治错误,一生的荣华富贵就有了保障。


但这位三保太监偏非凡俗之种,随后很巧地赶上了靖难之役。


众所周知,靖难之役后,朱棣篡位成功,把原本应该坐在金銮殿上的皇侄朱允炆逼走,其中,据说三保太监立了大功。


由此以后,三保太监很快官运通达,再也不是太监,而是成为一名游览西洋的大使——


这便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由来。




郑和,是皇家赐的姓名,他原名马三保,因为这个马姓之称,他获得了朱元璋进一步的青睐和怜惜,后来又因立功,再次飞黄腾达,即使身有隐疾,却丝毫不影响他发展凌云壮志。


其后人一直以马姓为尊,以郑姓为赐姓供奉,这里面,又增加了马姓回族人另外的一个将马姓发扬光大、并多多传承的原因,那就是马姓代表着一种荣誉和幸运,保佑着世世代代的回族人。


作为回族人的一个杰出代表,郑和不止是开辟了一条著名的海上交通航道,代表大明接受各国使臣的不断朝拜和供奉,而且,他也是我国清代以前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时期的一个真实历史见证。




至清代末期,回族在基本融入汉族文化以后,不止有大量的马姓,也有王、丁、金、张等常见的汉族大姓,只不过,除去马姓之外,他们仍不是回族的主姓。


在如今的回族,撒姓和哈姓才是排列于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大姓。


如今日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撒贝宁,其姓起源于回族的撒都了、撒里蛮、撒特迷失等多字复姓,包括哈姓在内,这些姓氏和马姓的演变一样,都代表着回族这支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流传。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马姓除分布于汉族和回族外,也分布于包括蒙古族、藏族、土族等在内的十几个中国少数民族之内。


如蒙古族的马氏、马卡氏,土族的马希江,又可以证明的一点是:


马作为古代少数民族最忠诚的朋友,既能行军打仗也能运输和负重,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来说,他们本就对马这种动物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尾声


纵观中华民族姓氏的历史,本是文明发展的发展史,包括回族的改姓历史在内,都可以看作是对整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有根据的背书,我们研究其起源,也是在推断其可信的史证文化地位。


所谓叙事有前言,翻书说古人,中华文化灿烂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推动,其最终汇成了如今各民族大统一的美好当下。




参考资料:


“回族为何多马姓”,《文史博览》,2009


《西北回族话研究》,李生信编著,2016


《<百家姓>新解》,徐铁生编著,2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8 13: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喊莫得,于是姓马,加之西北养马,正合适。还有真主“安拉”,于是波斯、回族有“安姓”,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还有“萨勒曼”,于是就有“萨镇冰”,色目人。匈奴后裔呼延单于,于是有“呼延瓒”。至于北方“金姓”,以国号为姓,一部分女真人流入高丽半岛,于是金姓为朝鲜族姓,加之大唐盛世,因羡慕大唐,许多朝鲜族人就姓“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5-9 14:09 , Processed in 0.06540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