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1|回复: 1

【赵庆泉】对当前我国盆景发展的几点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3 16: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当前我国盆景发展的几点看法(赵庆泉)




 近三十年来,我国盆景的发展迅猛,创作队伍空前壮大,技艺水平显著提高,创新佳作不断涌现,理论研究正在深化,爱好者和收藏家越来越多,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大,应该说全面复兴时期已经到来。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借此扬州论坛的机会,本人就当前我国盆景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避免模式化、单一化倾向
  

  近些年来,盆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增多,提升了盆景的市场价值,刺激了盆景艺术的创作,推动了盆景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盆景本身就具备艺术品和商品的二重属性。盆景的艺术创作可以指导盆景的生产,使批量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盆景的商品性生产又可为盆景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盆景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随着盆景商品性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以市场价值取代艺术价值的现象。有些人片面追求树木的“大、老、粗”和所谓“流行树种”,在盆景评比中,也有“重素材,轻艺术”的倾向,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树木造型的模式化、单一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逐渐偏离了艺术,也影响了盆景自然美的表现。
  一件真正的精品盆景,往往需要倾注作者长期的心血才能完成。以盆景的商品性生产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自然无可厚非,但应该清楚,如果仅以此为目的,急功近利,是很难创作出真正有个性、有创意的好作品的。试想在进行盆景造型时,如果满头脑想的是金钱,又怎能对枝干进行恰当的取舍呢?
  至于所谓“流行树种”,其实是一种市场的炒作。盆景是长久观赏的艺术品,不同于时装,无所谓流行与否。各类树种都各有其特色,其所表现的美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选择树种,应根据个人的喜好、艺术表现的需要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完全不需要赶时髦。
  个人以为,要想在盆景艺术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摒弃功利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坚持自己的创作思想,而不是迎合市场潮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个性、有创意、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佳作。
  
  二、坚持创作的民族性
  
  排除民族审美标准不同的因素,国外盆景在某些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尤其在培育技术、造型方法、工具材料等方面,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因承认与否而改变。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差距,发扬优势。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优势?应该说地域辽阔、树种多样、资源丰富等等都是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盆景之所以起源于我国,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所至。近年来中国盆景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也是由于它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种民族特色的精髓就是画意与诗情。
  世界文化贵在百花齐放,多元并存。一个文化圈里的东西,放到别的文化圈,很容易让人觉得陌生、新奇,从而引起惊叹;而如果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那就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在盆景已成为世界性艺术的今天,只有坚持创作的民族性,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应有的位置。
  
  三、关于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
  
  中国盆景除了树木盆景(相当于国外所称的盆栽)以外,还包含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中国特有的类别。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接近立体的山水画,是中国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近些年来,山水盆景却有衰落的趋势。究其原因,个人以为主要有三:1、山水盆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有些石料又经过人工雕琢,自然气息及不上树木盆景:2、山水盆景的植物配置多为临时性,缺少因树木生长变化而带来的审美乐趣和经济升值空间:3、不少山水盆景作品造型模式化,缺乏新意,还有些作品工艺粗糙,又不能像树木盆景那样可以再创作,因而没有收藏的价值。针对上述原因,个人认为山水盆景的出路在于1、重视石料的选择,挑选形态、皴纹富有画意的材料进行配置,尽量不用人工雕凿:2、重视植物的配置,按照微型树木盆景的要求培养小树,待成熟后再用来创作;3、将水旱盆景的一些表现手法用于山水盆景中,如近景采用水早形式,以树木为主,远景则以山石为主。这样既增加了盆景中的植物,有可使造型产生很多变化。
  相比之下,水旱盆景的主体是树木,它兼有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特点,爱好者并不算少。但是就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还是存在着创作上的误区。不少人以为水旱盆景只要作好布局就可以了,而对其中的材料(特别是树木)并不重视。其实,要创作出水旱盆景佳作,必须首先掌握好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技艺。水旱盆景中的树木造型加工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树木盆景,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达到基本成型后才可以用于创作;水旱盆景对石料选择的要求同样也很高,尤其要注重天然的形态和皴纹。
   四、关于大师
  
  什么是大师?我想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标准。画家吴冠中先生说“大师者,创造也”。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但是创造又谈何容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盆景作品,造型很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在艺术上没有新的创造,其实都只能算是复制品,尽管作者本人是无意识的。
  对于盆景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要创造自己的风格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模仿和复制就是必经之路。但是,对于一个盆景大师来说,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复制的阶段了,而必须有自己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前所未有的风格、形式、技法等等。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而“精品”和“一流”都是指创造,而不是模仿。回想一下过去的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展览,那么多的金奖、银奖作品,今天还能让大家记住的有多少?我想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怎样才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尽相同。个人以为,盆景必须用“心”创作,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还有一句话应该铭记在心,那就是“作品即人品”。搞艺术必须掌握技法,更要注重生活和修养,而比生活和修养更重要的则是人品——我想这也应该是盆景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 16: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为网友发表的看法:
网友“樵夫”说:
盆景的创作过程是漫长的、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尽管她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日后不断的完善,但是,盆景与其它艺术一样,不管你如何努力,作品总是或多或少地留有遗憾。盆景的一些形式没有等到学会或制作完成,就已经过时了,只有不断创新才不至于落伍……即使留有遗憾,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在创作过程当中,能够不惟技法而专心于立意构图,方为盆景的实质。但是,学会技法不易,忘记技法更难。每一枝一剪走来,已经将印记烙在了树上,再难取舍。这是最令人纠结的地方,许多尊重技法的盆友,一定会对作品存疑。一般来讲,北派重构图,南派重技法(这样说不知对不对),当在立意构图与技法发生冲突时,我还是选择舍去技法,虽然这是痛苦和挣扎的过程。 盆景的艺术性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如果经过不懈能力,能够达到艺术的高度,实为荣幸,那怕与艺术沾上边也是好的。
网友“oculist”说:
引用一句名言:可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所以讲不清;玄,所以吸引人;玄,所以永无止境。” 让我们盆景人,来到这里找到丢失已久的玩物闲心,释放天性,与好玩的事物,交流、碰撞,以本真好奇的心,感知事物、文化、艺术之美的多样性。艺术盆景是愽大的,多元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的。
网友“.”说:
作为一个盆景爱好者,我更喜欢日式盆景那种清爽的样子,叶是叶,干是干,舍利是舍利,整体虽然看上去像玩具。相比之下,国内有些盆景从技法流派而言各有千秋,我只单指盆景欣赏最重要的命名,怎么把作者艺术思想表现出来呢,往往看到的是万能膏药般的名字。
网友“南山傲松”说:
看盆景(1)读《名题》进意境,读懂盆景的魂。(2)看年功(根、杆、枝)知创作者为题名所有经历都在其中。(3)观比例。鉴风格、知流派,合题名者。……是我心中的盆景。中国盆景因南北气温与桩材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各种流派,但附合以上三奌的我认为都是优秀的中国盆景。
网友“拾梦玖她”说:
清爽,干净,利落,乱而不失平整,霸气不失文雅,不喜看题名,看题名百分之六十失去欣赏揣摩研究的兴趣。
网友“石中泉”说:
話題具有積極義意,也顯出中国盆景不足之處,盆景是綜合文化的具体反映,造形審美受社會文化時代价值觀的影響…而文化又牽制于国情体制等許多因素。創新与進步需要不斷反省与自我超越……中国盆景或者説世界盆景都剛剛起步,需要每个盆景人共同努力!
网友“寡人”说:
师法自然,虽为人作,宛若天工。做到气韵生动,即为逸品。但天下能称得上是精品的有几许。各人理解呗。





对当前我国盆景发展的几点看法

文/赵庆全





近三十年来,我国盆景的发展迅猛,创作队伍空前壮大,技艺水平显著提高,创新佳作不断涌现,理论研究正在深化,爱好者和收藏家越来越多,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大,应该说全面复兴时期已经到来。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借此扬州论坛的机会,本人就当前我国盆景的发展谈几点看法。



一、避免模式化、单一化倾向

  近些年来,盆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增多,提升了盆景的市场价值,刺激了盆景艺术的创作,推动了盆景商品性生产的发展。
  盆景本身就具备艺术品和商品的二重属性。盆景的艺术创作可以指导盆景的生产,使批量的产品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盆景的商品性生产又可为盆景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同时也能促进盆景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随着盆景商品性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以市场价值取代艺术价值的现象。有些人片面追求树木的“大、老、粗”和所谓“流行树种”,在盆景评比中,也有“重素材,轻艺术”的倾向,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树木造型的模式化、单一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逐渐偏离了艺术,也影响了盆景自然美的表现。
  一件真正的精品盆景,往往需要倾注作者长期的心血才能完成。以盆景的商品性生产为目的,追求经济效益,自然无可厚非,但应该清楚,如果仅以此为目的,急功近利,是很难创作出真正有个性、有创意的好作品的。试想在进行盆景造型时,如果满头脑想的是金钱,又怎能对枝干进行恰当的取舍呢?
  至于所谓“流行树种”,其实是一种市场的炒作。盆景是长久观赏的艺术品,不同于时装,无所谓流行与否。各类树种都各有其特色,其所表现的美是不可相互替代的。选择树种,应根据个人的喜好、艺术表现的需要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等条件,完全不需要赶时髦。
  个人以为,要想在盆景艺术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摒弃功利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坚持自己的创作思想,而不是迎合市场潮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个性、有创意、经得起时间推敲的佳作。

二、坚持创作的民族性

  排除民族审美标准不同的因素,国外盆景在某些方面确实走在了前面,尤其在培育技术、造型方法、工具材料等方面,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不因承认与否而改变。科学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差距,发扬优势。那么什么是我们的优势?应该说地域辽阔、树种多样、资源丰富等等都是优势,但更重要的还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盆景之所以起源于我国,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所至。近年来中国盆景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也是由于它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而这种民族特色的精髓就是画意与诗情。
  世界文化贵在百花齐放,多元并存。一个文化圈里的东西,放到别的文化圈,很容易让人觉得陌生、新奇,从而引起惊叹;而如果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那就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在盆景已成为世界性艺术的今天,只有坚持创作的民族性,才能在世界上得到应有的位置。

三、关于山水盆景与水旱盆景

  中国盆景除了树木盆景(相当于国外所称的盆栽)以外,还包含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等中国特有的类别。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接近立体的山水画,是中国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近些年来,山水盆景却有衰落的趋势。究其原因,个人以为主要有三:1、山水盆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有些石料又经过人工雕琢,自然气息及不上树木盆景:2、山水盆景的植物配置多为临时性,缺少因树木生长变化而带来的审美乐趣和经济升值空间:3、不少山水盆景作品造型模式化,缺乏新意,还有些作品工艺粗糙,又不能像树木盆景那样可以再创作,因而没有收藏的价值。针对上述原因,个人认为山水盆景的出路在于1、重视石料的选择,挑选形态、皴纹富有画意的材料进行配置,尽量不用人工雕凿:2、重视植物的配置,按照微型树木盆景的要求培养小树,待成熟后再用来创作;3、将水旱盆景的一些表现手法用于山水盆景中,如近景采用水早形式,以树木为主,远景则以山石为主。这样既增加了盆景中的植物,有可使造型产生很多变化。
  相比之下,水旱盆景的主体是树木,它兼有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特点,爱好者并不算少。但是就目前的整体状况来看,还是存在着创作上的误区。不少人以为水旱盆景只要作好布局就可以了,而对其中的材料(特别是树木)并不重视。其实,要创作出水旱盆景佳作,必须首先掌握好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的技艺。水旱盆景中的树木造型加工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树木盆景,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达到基本成型后才可以用于创作;水旱盆景对石料选择的要求同样也很高,尤其要注重天然的形态和皴纹。



四、关于大师

  什么是大师?我想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在各个不同的时期,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标准。画家吴冠中先生说“大师者,创造也”。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但是创造又谈何容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盆景作品,造型很好,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就是在艺术上没有新的创造,其实都只能算是复制品,尽管作者本人是无意识的。
  对于盆景初学者来说,一开始就要创造自己的风格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模仿和复制就是必经之路。但是,对于一个盆景大师来说,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和复制的阶段了,而必须有自己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指前所未有的风格、形式、技法等等。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而“精品”和“一流”都是指创造,而不是模仿。回想一下过去的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展览,那么多的金奖、银奖作品,今天还能让大家记住的有多少?我想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怎样才能做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每个人的体会都不尽相同。个人以为,盆景必须用“心”创作,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表现出来。同时还有一句话应该铭记在心,那就是“作品即人品”。搞艺术必须掌握技法,更要注重生活和修养,而比生活和修养更重要的则是人品——我想这也应该是盆景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9 03:55 , Processed in 0.22074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