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2|回复: 3

千年古镇黄花涝——繁华过境,生活未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7 02: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45米高的万佛塔顶层俯瞰黄花涝及旁边的府河,静谧安宁。从塔顶方向看去,整个小镇是一片不刺眼的明亮,千余年间发生的各种往事似乎都已隐遁不见。

2300年前,黄花涝是曹操的江夏郡,后为石阳县城所在。而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最终还是消失于战火。直至明洪武二年,江西迁来王氏家族在这里落地生根,从此才有了人烟。

有过很长一段时间,镇上炊烟袅袅,府河上的渔船、商船沿河停泊如星落,孩子们从一条船跳上另一条船玩耍,一溜溜鸬鹚或降或飞,激起的波浪犹如滚滚湖汐。

这座古镇,历经几千年风雨,当时光流逝,繁华归为梦境,它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积淀等才逐渐变得清晰深刻。


黄花涝是个小地方。

小镇入口那面“千年古镇黄花涝”的金箔招牌异常显眼,招牌设计无法让人体会到“千年”的分量,但大概也说明了古镇希望更新。


沿着左边贯通古镇的路前行,两边民国时代的老房子,才逐渐让人看出了“古意”。路面由红砂石铺就而成,这条路原是石阳城时期所建,在明末清初有所修整,基本保持着千余年前的样子。

这条路尽头就是古镇渡口。我们到达时,渡口边沧浪亭内,摆渡人王师傅正坐在凳子上休息抽烟。

环顾四周的墙面,过河电话清晰地写在上面,还有“大水每人3元、小水每人2元”的字样,意思是涨水时节收费更高。


到了涨水季,河对面的草地会变成一片汪洋,如今几十米宽的河面几乎能扩大一倍多。退水时,河床显露并长出绿草形成草地。春天,河滩湖地上还会开满黄色的花,但再过几个月,所有的花草又会被上游凶猛而下的河水全部淹没。“黄花涝”正是因此得名。

今年66岁的王师傅1993年起就开始在家门前这条河上行船摆渡,早已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来回,“现在交通方便,用船过河的人也少了。十几年前我一天最多的时候能赚100元。”


24年间,王师傅从“小王”变成“老王”。摆渡这件外人觉得机械的事,王师傅重复做着同时乐在其中,在摆渡过程中他时而与相熟村民打打嘴仗,时而又和游客逗逗乐子,“我早过了退休的年龄,但只要还有人要过河,我就会继续摆渡下去。”


走在黄花涝,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随处可见王三清为每栋老宅和标志性处所写的诗词或历史故事。

军人出身的王三清复员后,在支部工作40年,先担任副书记,1994年初开始担任书记20余年,其间有6年更是书记主任一肩挑。

凭借个人兴趣,他自愿书写记录与黄花涝相关的文字20余年。

2012年,王三清更是成立了“三清书院”,他谦虚地说“也当是老有所乐”,其实这间书院一方面可以供有相似兴趣的人交朋结友做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平台可以扩大黄花涝的影响力。

多年来,王三清和镇上居民们修渡口、建廊亭、设路标,期盼着古镇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记忆,早日重建这个古镇的繁华。


王三清介绍,从前每年鱼汛期,抬鱼的人都走成一队,高喊号子,顺着这条红砂石路把成千上万斤的鱼运进鱼行,再由鱼贩销往周边,“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专门开车到黄花涝买鱼”。

鱼、虾都是黄花涝数得上的土产。

我们注意到府河边除了摆渡船只,还有许多小木船,它们中一部分已改作他用——放置白米虾,然后捞出待做“虾鲊”。

虾鲊是黄花涝的特产。现在在黄花涝,几乎家家都会做虾鲊,附近的餐馆也会常备这道“下饭菜”。2008年,“虾鲊”被列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探访和翻阅资料时发现,黄花涝人90%都姓王,自然不止前面说到的两位。

据《黄花涝志》记载,这里的祖先为王祜(亦名王佑),并有“恩思王佑公,荫福三槐堂,志芳传后世,黄花育奇男”的王氏家训。

遇到的另一位王姓老人证实了这一点,他说这里不姓王的,一般都是嫁过来的。

这位已70多岁的老人对于自己儿时印象最深的,是一棵巨大的黄梨桠树,就在现在黄花涝小学附近,5个小孩围成一圈都抱不住,可惜被毁了。他还看见过天鹅在这颗树上做窝。

老人回忆起几十年前小镇的热闹:染坊、磨坊、酿酒坊,都很有规模。理发、擦鞋、搬运站里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还有茶馆、糕点铺、绸布店……各种铺子沿途排开,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吆喝声。




对比现在的黄花涝,明显能感到小镇的沉默。

这里年轻人和小孩不多,像许多小镇一样,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了,子女们也外出读书,只有到了逢年过节大家回到家乡,街上才会热闹一些。

每到农历七月半夜晚,府河两岸就会聚集古镇内外千余名居民,那天只要有时间的都会回到家乡。人人手里都拿着亲手做的河灯,排着长队,将灯依次放入河中,共同祭祀祖先。

河灯很快顺水漂流,排成一队“水灯”,一片璀璨。当然,这个延续至今的风俗,不仅是祭奠先人,也是在祈求平安和吉祥。


快速化的时代似乎早已把这个小镇抛在身后,不过镇上的居民每天过得还是很知足,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围在一起打麻将,偶尔还争吵得面红耳赤,在夜晚没有路灯的空地上,不少人借着杨钰莹的老歌跳着广场舞。

如今的游客反而比当地人多。他们因为各种理由来到这里:石坡、渡口、老房、红砂石路、高墙窄巷……都想一睹被誉为“小汉口”的黄花涝往昔的繁荣景象。每年3月、4月,黄花涝万亩草地上,有近万人赛车、放风筝、野炊、露宿。

而古镇上的老人们只是静静看着游人来去,老人总是觉得岁月时快时慢,“虽说是平淡重复的日子,一眨眼,一辈子就这么快过完了。”


梅园的老建筑建于明末清初,屋主姓梅,几代都是远近闻名的戏曲家。当年梅兰芳路过这里也曾在此居住。


陈宅在古镇西南角,东靠金泰园,西依府环河,南接船港湾,北临拦驾巷,坐南朝北。木屋布瓦,天井小院,门楼牌坊错落有致,至今保持完好。曾是抗日地下革命联络站。

文周玥

摄影张勇

编辑何志鹏

设计余艳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我们大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2: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很早就听说过,在汉口盘龙城的府河湿地旁,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名叫黄花涝
11月初的时候,伴着秋风和一阵朦胧的小雨,我和父亲两个人开车来到这里漫步
悠闲懒散的在古镇里四处寻觅,寻找历时的痕迹,是我最快乐的发现之旅

我看到了一些很老很有历时的房子,有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无法居住
有的房子虽然墙壁斑驳,但仍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下面,就用镜头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下这座古镇吧
]


       总面积5156公倾。武汉府河湿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西湖区境内,远离人群密集地带,冬季基本不结冰,尤其是府河外滩湿地有着天然的鸟类越冬生活环境,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就有数以十万计的野生天鹅、野鸭、大雁等候鸟从西伯利亚飞越到此越冬停歇,府河湿地下港核心区每年冬天有大量天鹅在此聚集,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府河湿地“天鹅湖”。每年立冬之后,天鹅也会来此。




黄花涝对岸的府河湿地上有些蒙古包,是给去踏青游玩的朋友休憩烧烤的地方




河岸边一排沉默的木舟常年陪伴着这里静静的河水、


快到河边(府河)的这50米街才是小汉口之称的古镇




不小心一个转弯,你可能就会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感给触动到些什么






镇上有自己的介绍,可以停下来读一读,更多的了解这里


在镇子边上在修一座很大的庙宇,现在还只修了一部分!期待下次来的时候能够进到庙里看看那边的风景




镇上的家禽


      黄花涝仅仅是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的一个村,可其历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它素有“黄城镇”、“黄花涝市”、“小汉口”等称谓。黄花涝村被定为新农村创建村后,街市重现:新建环村水泥路3公里,铺设人行道彩砖3000平方米,人行板1330平方米。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让前往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这片土地的祖先是从江西划着木舟逆江而上来到这里的。
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让前往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春节临近,不少市民舍近求远,前往盘龙城的黄花涝品味乡土特色。千年古镇黄花涝在黄陂区新农村建设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花涝依河傍水,只有水面,没有耕地,旧时曾是汉口外围的“水码头”。如今的黄花涝村民“靠水吃水”,推出别具风味的“农家乐”。该村有家特色鱼庄,纯农家方式做鱼菜,每天不到10桌,不提前预定,就难以尝到这原汁原味农家鱼鲜。

undefined旅游线路:
1.自驾车:可以走去天河机场的高速公里,大约十来公里就可以看到路边有指示牌,指向“黄花涝”的地方。下了高速后继续向西行驶,不一会就是石子路,大约四公里就到了。

2.公交车:299车沿途停靠站点:黄花涝—宋岗—盘龙四路口—佳海花园—盘龙三路口—F天下—管委会—川龙路口—变电站—下集村—盘龙一中—派出所—巨龙路口—道贯泉—岱山—新荣村

黄花涝的美有很多——风景、佳肴、民风……但最美的是那里的人。那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姑娘都出得清秀水灵,与当地秀丽景色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2: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镇篇

作者 彭凤霞
顾问 王三清
[size=+0]2017.01.17
引子府河属于涢水流域,全长385公里,沿途有大小支流上百,发源于湖北大洪山麓,流经安陆、云梦、孝感、黄陂、滠水,最后在汉口的谌家矶流入长江。黄花涝大草原所属汉口北部西区盘龙城,地处东西湖大堤外侧的府河西岸滩涂,与千年古镇黄花涝隔水相望。草原占地面积五千多公顷,属于府河湿地,湿地也被称为“生命的摇篮”。
一·走进黄花涝
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几乎都离不开河流的孕育。黄花涝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是府河沿岸最繁华的码头之一,也是原石阳县城所在地。虽然当年富庶繁华的小城早已在战火中消失,但遗留在岸边的古石坡、古码头、古墙壁等至今依稀可见,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货物是通过这条河流分散到各地。这片土地的祖先原本从江西划船逆流而来,他们靠水吃水,祖祖辈辈以捕捞和经商为生。
古镇坐落于府河东畔,镇子不大,有人家四百余户,近两千居民,现在镇上居住的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年轻人都去了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只有到了春节才回到这里与家人团圆,用爆竹还原古老的喜气!
小镇很清静也很干净。几家商铺摆着人们常用的小商品,主人坐在一边或做十字绣或看报看电视,有人来就会起身问候,有时也会拿出手中的女红与你探讨,或者和你聊上几句今日头条;几家小餐馆备了各自的私房土菜随时待客,每家的菜品风格都不一样,都能撩拨味蕾,让人徒生尝遍珍肴的欲望;
那家小诊所的美女护士温柔而腼腆,她总是用皎洁的笑容与路过又回头的行人很友好地点头招呼,游人提出拍照,只要她不是正忙着一定会笑盈盈的配合,很多外地游客都有与她在黄花涝卫生室门前的留影,她像插在黄花涝名片上的小百合,默默散发清香;
街道路面的青石板有些已光滑如镜,石缝间长出顽固的青苔,那是有年头的古道,青苔下饱藏着黄花涝最真实的历史故事。而有些看上去就是现代建材修筑,方方正正,与新建的民宅很匹配。走在新老交替的小街,如同在时空隧道来回穿行,偶尔有梧桐叶飘落,被三两行人踩踏,悉沙声穿入小巷与清脆的高跟鞋呼应,一切都那么祥和!

小镇中心有一座面墙高深的巨宅,那是在全国也少见的私家博物馆,由一个罗姓台湾人投资兴建,馆藏文物无数,博物馆因地而得名——黄花涝博物馆。一幅长长的对联将浓缩的历史高高悬挂在大红门两侧,让来来往往的过客阅览黄花涝古今的辉煌,更让黄花涝的子孙永远记住自己家乡的故事。长联作者是老支书王三清,他是个本地通,一辈子生活在黄花涝。
古镇何奇?明太祖铁佛寺题字,康熙爷亚元居赐匾,郭子仪黄土坡立庙,东吴侯富家堡藏秘,帝耶、王耶、将耶、相耶,弹丸之地,精典故事里面找;
请君试看!状元郎好兄弟揭榜,金燕子玉龙杯破案,董贤琮老党部授课,李先念山合楼结义,文者、武者,师者,仁者,神州苍芎,传闻佳话外界知。
博物馆一般不开放,游人想参观得提前预约,进去后几只大藏獒此起彼伏的吼叫震天动地。博物馆三楼还专门开设了书画展馆,其中最长的一幅佛画贯穿走廊两侧,最大的一幅山水画顶天立地占据整面墙壁。如果有书画家到访,那里一定会开门迎接。
走出博物馆向左步行五分钟就能看到三清书画院,每到周末那里热闹非凡,小小书画院已闻名全国,给原本文化气息浓厚的黄花涝更添重彩!
[size=+0]即将修缮完工的铁佛寺
小镇西部的河岸边有一座屡毁屡建的地标性建筑——古铁佛寺。2016年4月,我和友人第四次探访时铁佛寺已基本修缮,当时工匠们正忙着完善后期的装饰和整理。古寺原本坐东朝西,由于与航空城邻近,加上盘龙城大开发,借助神灵指点改为坐西朝东了,更以接东来紫气。铁佛寺有黄色三重大殿,朱门碧瓦琉璃飞檐,脚下是粼粼春水,头上有灿烂阳光,肃穆而辉煌!这里风水绝佳,常年香客不断。被供奉在大殿内的镇寺石634年来接受着黎民朝拜,默默护佑这一方淳朴善良的子孙后代。镇寺石古老的传说也引来无数探秘者,在神圣的巨石前他们不敢虚言不敢妄言。
新修缮的古铁佛寺与横跨府河的外环长桥两两相望,凭借悠悠河水将古往今来的风流永远传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花涝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据《黄陂通史》记载,黄花涝春天水落,武汉府河湿地黄花遍地,夏季水涨,河湖相连,汪洋一片,遍地黄花遭渍涝,因此名为“黄花涝”。黄花涝村与东西湖区隔府河相望,三面环水。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原是石阳县城所在地,也是三国时期魏国江夏郡治所。  
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让前往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春节临近,不少市民舍近求远,前往盘龙城的黄花涝品味乡土特色。千年古镇黄花涝在黄陂区新农村建设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花涝依河傍水,只有水面,没有耕地,旧时曾是汉口外围的“水码头”。 [2]
每到做饭的时间远远望去,蓝天下的小渔村家家炊烟缭绕,一派生机勃勃的人间烟火景象。镇中心还保存着旧时的沙石路,因没有人维护显得格外的凄凉,在旧时这条路是非常热闹的,沙石路的两旁是各类小商铺,小饮食店,还有唱楚剧的大舞台。
景观
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原是石阳县城所在地,时过事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直至明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王氏的一个家族。因他们的祖先看到春季河滩湖地上遍布黄花,夏季涨水后河湖相连,一片汪洋,从而取名“黄花涝”。
黄花涝位于盘龙城府河与武汉外环交界处,距汉口城区2公里。驱车从武汉市江汉区出发,经机场高速在盘龙城出口左转前行约2公里,可见一条不太宽阔的水泥路,沿着这条路前行约4公里,就到了黄花涝古镇。“千年古镇”几个大字最先映入大家的眼帘,汽车沿着村内的水泥路行至府河边上,在写有“古镇渡口”的牌子前停下,下了车。再往回走,领略古镇的风韵。 [3]
黄花涝风景
黄花涝风景(4张)
之所以要从渡口往回走,是有讲究的。古时候黄花涝,是位于府河边的小镇,当时可没有宽敞的马路,而是走水路,到达渡口,再回到镇上。所以,记者一行走的路,和古时人们的路线是一致了。
“古镇渡口”的码头上有两座石狮,对当年行于水上的船只而言,可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正对着码头的是一条古街,石板路高低不平,当年不知多少达官显贵从这里走过。
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到1800年前,是当时石阳县城所在地。三国时期石阳亦为荆州刘表所辖江夏郡,名为石梵。《元和郡县图志》等史籍记载:石阳亦名石梵。
当年孙权堂弟的儿子孙壹,带着部下投降曹魏,魏国封他为车骑将军、吴侯,并将故主曹芳的贵妃邢氏嫁给他为妻。孙壹死后,就安葬在江夏(夏口)附近的石阳即黄花涝。 [3]
上世纪90年代,孙壹墓地被发现,其规格之高,也说明当时石阳地位的重要和繁华。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石阳县城在战火中消失了,只留下一排壮观的石坡迎接着府河之水几千年的拍打。
远近闻名的“小汉口”
此后的“黄花涝”,一直是个孤岛。直至明代洪武二年,从江西迁来王氏家族在此落地生根,从此有了人烟。春天,这里的府河河床露出,开满黄花,入夏随着高涨的河水,黄花烂漫似汪洋,于是取名“黄花涝”。 [3]
经600多年的变迁,黄花涝呈现出一派富庶、繁华的景象:“日有千人拱手(纤夫),夜有万盏明灯(帆船)”,物阜民乐,商贾云集,已成为武汉近郊不可多得的水上重镇,被誉为远近闻名的“小汉口”。
黄花涝简史记载了“春赏黄花遍地香,夏观龙舟水中扬,谁说秋凉无石景,雄狮傲雪立学堂”的四大景观。这些不知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铮铮铁佛寺,郎朗亚园门,巍巍石头坡,悠悠古树情”,
古镇三面环水,涝家湖与任凯湖盘缠两侧,府河水从古镇门前流淌。历史上的黄花涝古镇,府河里百舸争流,打鱼船、商船在渡口一字摆开密密匝匝,每年鱼汛期,抬鱼的人走成一队,高喊着号子,顺着红条石路把成千上万斤的鱼运进渔行,再销往周边乡镇和汉口城区。 [3]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沿河筑堤,府河改道,公路变迁,尤其是遭遇几次洪水袭击,黄花涝日渐萧条。
在一幢幢老宅中,有一个名为梅园的老建筑很有故事。这幢老宅建于明末清初,主人姓梅,是远近闻名的戏曲家。记者见到,门口雕栏缀有红绿图案,因年代久远无法分辨,但隐约可见当年雕工的精美。
期待现今古镇早日繁华
但凡被冠以“千年之名”的地方,必有千年历史沉淀而出的气质。黄花涝的名气虽然不及周庄、西塘、乌山,但它有着自己独有的质朴和安逸。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追寻远古的气息,仿佛时光交错,班驳的古墙,青石板小路,尽显犹存的古风。尽管在古色古香的老房子中间混杂着一些水泥建筑,但给记者的感觉却是亲切而又真实。 [3]
旅游线路
1.自驾车:可以走去天河机场的高速公里,大约十来公里就可以看到路边有指示牌,指向“黄花涝”的地方。下了高速后继续向西行驶,约四公里就到了。
2.公交车:pc31路
特产
虾鲊是黄花涝的特产。明代草根皇帝朱元璋还未统军当皇帝前,在落荒途中路经黄花涝,当时人困马乏,但吃到了当地百姓以鱼虾混合的虾鲊,留下了“打破壦头城,跑了汤元帅,活捉豆将军”的传说。至于虾鲊的制作技艺有多种传说。总之米粉拌湖虾经过腌或蒸而成的虾鲊,淡淡臭味中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耐人寻味。在黄花涝,几乎家家都会做虾鲊,附近的餐馆也会常备这道“下饭菜”。2008年,“虾鲊”被列入黄陂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感文
哗哗的府河流水声把我从沉沉的睡梦中唤醒。原来,村支书的家就在河东岸。打开窗户一看,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鸟儿在河面上飞翔跳跃,牛群在河滩上安闲地吃草,河中的船帆星星点点,自由移动。一位少妇手拿一棒槌,斜端着一盆洗过的衣服去涮,后面跟着一条狗,悠哉游哉地走到河边,她先将衣服放在一块平整光滑的石板上,然后走进了一条靠在岸边的渔船。狗忠实地守在原地看护衣物,其他狗引逗它也不随伙,鸟儿落在附近,它不追赶,行人从其旁边经过,它也不动声色。原来,少妇是去接打鱼归来的丈夫。她走出船仓时手里提着一桶活崩乱跳、鳞光闪闪的鲜鱼。忽然间,我对古镇的女人产生了一种羡慕:她们的生活没有人际关系的烦扰,没有莫名其妙的紧张,也无须东施效颦的打扮,一切都顺其自然,淡泊轻松。每天清晨,看着绿水映着旭日,沐着晨辉走向府河,坐在河中的鹅卵石上细听河水的低吟轻唱,享受晨雾的温柔滋润,任凭无拘的思绪把自己幻化成瑶池的仙女、浣纱的木兰……这些,她不一定奢望,但却拥有。
河东一户临水居住,红砂石砌的房基高出水面5米,红砂石台阶直抵河底。晨光中,女主人将一群鸭子赶入河中。鸭子戏水觅食去了,她走到河边自家的菜地撇了一把小白菜顺手去河边一片一片地清洗。还有一户,建房时索性将二层楼的阳台伸入河水上方,镇上的人叫这座楼为“吊脚楼”。这天正是双休日,孩子一大早就在阳台上玩起了钓鱼的游戏,不用钓竿,手持鱼线,像泥工师傅吊脚线般直线垂钓,饶有情趣。年轻的母亲则在一旁有一搭没一搭地织着渔网。看神态,她心不在活计,而在身处水面玩耍的儿子身上!
河边,有一眼古井,井口用青条石砌成。井的四周绿草青青,显露出三条小径,连着古镇人家。人们挑着水桶,慢慢悠悠地从不同方向来到井边,打满水桶后彼此淡然一笑,又晃晃悠悠地沿原路返回,真正是有条不紊。嗬!这才是真正的“井然有序”。一个18岁的小帅哥肩挑一担水,手提一桶水,快步流星走在前,一位年近6旬的老妇人领着一个扎着丫丫辫的小女孩,扛着一条小木棍,小跑着紧随其后。原来是小伙子来井边帮助祖孙二人担水的。老婆婆边走边“骂”小伙子走得太快,小伙子边走边唱着流行歌曲,全然听不见身后的絮絮叨叨。
江西话也罢、河南话也罢、湖南话也罢,都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黄陂话。但是他们仍固守着对祖宗的崇敬和追怀。按各自的习惯祭祀先祖;按各自的习惯穿衣戴帽;按各自的礼仪婚丧嫁娶。大伙互不勉强,宽厚礼让,和谐相处。镇上民房,很多建于明清两代,兴许是因为当初房子造得雄奇坚固,这些年来无人拆毁,这样镇上的人们就形成了一个不轻易翻修房舍的习惯,因此,那陈年的标语才得以保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一座楼古的门楣上写着:“要斗私批修”的毛主席语录。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烙印清晰,历历在目。
镇的北头,一户人家正在修房,主人说:街道政府要求保护古镇建筑,房子只能修补,不能拆建,只见一旁的门框上有几行细细文字,仔细看,原来是《劝学篇》中的一段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其祖先诗书传家的观念,让人肃然起敬,怪不得黄花涝考上了几十名大学生的,源于淳风沿续,先辈功不可没。
是啊,世道变了,古镇的农民也追求生活质量。人在世上有多种活法:有的人向往大都市,喜欢过“摇滚舞”式的快节奏生活;有的人则相反,喜欢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世外桃源”的幽静生活。而眼前的黄花涝人,家和人勤,男耕女织,也是一种生活……。
整个村子都很静,如果没有“千年古镇”字样,我不会想到它就是一个古镇,而且冠以“千年”之称。路口有个小店,店外站着几个妇女,好奇地看这我们这一行学生。我突然间害怕起来,我想象不出村民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也许正如我之前构想的那样,又或许与我想象的差之千里。我被“千年”吓着了。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18 14:19 , Processed in 0.07125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