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5|回复: 2

支钉叠烧工艺覆烧、叠烧、支钉烧,以及各种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4 0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理收藏的老碗中,发现这个碗内有三个支钉痕迹,表明此碗应该是支钉叠烧工艺。
那么它可能是什么年代烧制的呢?特此恭请各位专家行家高手赐教!
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有明确的说明:支钉叠烧,古瓷器叠烧方式之一。此法常见于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烧制。



前几天一个奇怪的人加了我微信。为什么说奇怪呢?他没有自我介绍、没有寒暄,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覆烧和叠烧的区别是什么?

平时我才不理这种人,偏偏那天心情好,就想回答这个说来话长的问题。当时我手边有点事,就一边做事一边考虑该从何说起。大概十分钟以后,我回复他:过去烧窑是很贵的。

这时他已经把我删了——十分钟没回话就删,真是个奇怪的人。总不能再把他加回来解释吧,孟子说的好,人之所患在好为人师。

但我都想好了,虽然是淘汰了好久的旧工艺,可是我还想说说。干脆写在这吧,顺便感谢知乎给我开专栏,还有@叶清波老师的推荐。

从这句话接下去:过去烧窑是很贵的。以清代景德镇的卵型柴窑为例,烧一窑要四天时间,耗柴二十二吨。这二十二吨可不是随便什么枯枝朽木,必须是两尺长,碗口粗的松木,而且要一半干,一半湿。虽然过去松树多,但烧一次也蛮费银子的。(插一句,虽然都是烧柴,但柴窑、槎窑和柴烧区别很大,以后再说。)

卵型窑窑膛面积八十平米,高两米多,窑內很大一部分空间被匣钵浪费了。木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烟尘灰烬,会熏黑瓷器。所以要把瓷器封闭起来 ,不和烟尘接触,这就是匣钵的功用。

匣钵唐朝就普及了,还有专门烧匣钵的窑,叫匣窑。匣钵有大有小,大的放花瓶,小的放杯碗。都是陶土做的,为保证强度,钵壁做的比较厚,大概两厘米。

这个是宋代浮梁窑遗址挖出的残片,外面那一圈就是匣钵。这种一个匣钵只放一个碗的烧法,叫单烧。这种烧法的优点是,除了底足一圈无釉以外,通体有釉。

这是明代镇窑的青花残片。碗之间的土就是匣钵,因为时间太久,已经烂了,但还能看出大概形状。单烧的装窑方法是许多装了碗的匣钵摞起来,上面做下面的盖,最上面的加个盖。这烧的法弱点浪费空间,摞一米高的匣钵,大概只有二十个碗。

单烧成本高,一般都用于精细瓷器,比如官窑。民间用的低档碗盘,就要降低烧窑成本,古代瓷工首先想到的是许多碗共用一个匣钵,这样就能节省大量窑内空间。那么像我们平时收碗那样撂起来,然后再放到一个高匣钵里不就行了?没那么简单,这里还有一个粘连的问题。

瓷器上的釉在烧制过程中是完全熔融的,而且还有流动性,冷却后会粘住任何接触到的物体。如果直接烧一撂有釉的碗,那么得到的就是一撂粘住的碗。但是瓷胎不会粘,我们现在用的瓷器,底部都有一块无釉的部分(也许在其他位置),那就是烧窑时放在窑板上的部位。

我们说的几种烧法,都是为防止瓷器粘连而设计的。一撂碗,碗口向上放入匣钵,这就是叠烧。如何防止粘连呢?最多的是把碗内部的釉刮掉一圈,大小和底足一样,再把另一个底足无釉的碗放上去。碗之间只是胎接触,就不会粘,叫涩圈叠烧。

这就是涩圈叠烧的碗,主要流行在金元两代。这种碗不好看,也不卫生,中间那块没釉的地方容易脏。

此外还有在碗之间加隔离物的烧法,加一块泥片的,叫垫饼叠烧。还有支钉叠烧、托珠叠烧、砂堆叠烧等等。不论哪种叠烧,碗的内部都有缺釉的部分。

覆烧是把碗倒扣着烧的方法,最著名是的宋代的定窑。把碗扣在一个和碗口一样大的粘土圈上,叫支圈。支圈上再撂一个支圈,再扣一个碗,如是反复,可以撂十几层,再装匣钵烧制。图片是覆烧的剖面图,注意外侧的支圈是拼起来的,拆开后是这个样子。

覆烧的碗盘只有口沿无釉,叫芒口,宋代皇室曾因此弃用定窑瓷器,当时的记载是:“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有一些定瓷在芒口上包一圈铜,后世的仿品多用黑釉代替铜圈。

包铜边的定窑盘。

还有两种少见的烧法:对烧,一正一反两个碗扣在一起烧,烧出来都是芒口。套烧,碗放在盘子上面烧,烧成的盘子中间缺釉。

支烧,又名支钉烧,多用于叠烧,因汝窑而著名。估计是宋代皇帝追求极致,忍受不了底足无釉的瓷器,汝窑瓷工才想出这种极致的烧法。汝窑支烧有两种,一种是用粘土在瓷器底粘几个支钉,二是把瓷器放在有支钉的泥饼上,然后单烧,烧好后再把支钉敲掉。在所有瓷器里,汝窑的支烧是无釉面积最少的。

这个汝窑盘底,字是清代刻上去的。除了几个支钉痕以外,通体有釉。古书记汝窑是“芝麻钉”,现在许多模仿者理解为芝麻大小,做出来的支钉痕是圆的,不对。其实传世汝窑的支钉痕真是芝麻形的,扁的。

这是著名的大维德瓶,元青花的标准器。图片看不清,在两个象耳的下面,有栗子大小的支钉痕。这是一种很少见的支烧方式,大号支钉直接支在匣钵上,是怕花瓶在窑里塌了。

以这张图片做总结。这是现在烧窑的情景,用天然气,气窑没有烟尘,自然用不着匣钵,瓷器直接摆窑板上就行了。所以以上说那些这烧那烧的,都成了屠龙之技,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0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刮釉叠烧是瓷器的一种烧法。叠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唐代瓷窑。在今山西省浑源县,故名。明《大明一统志》记载浑源产瓷器。清乾隆《浑源州志》又有“天赞初与王郁略地燕赵破磁窑镇”语,知在五代后梁时浑源已有磁窑镇地名。经实地考察,浑源窑当建于唐代,终于元代,烧白釉、黑褐釉、茶叶末釉等品种。金元时期窑厂扩大,品种增多,有黑釉剔花、白釉剔花与划花,有盘、碗、盆、罐、枕等器。黑釉剔花为雁北地区之最精者,牙白釉剔花在山西其他地区也属少见。产品以白瓷为主,有许多外施黑褐釉、里为白釉的碗;此外还烧制黄褐釉席纹小罐。
鉴定要领编辑
唐代有白瓷和黑瓷两种产品,胎呈浅灰白色,胎质较粗糙,有黑点杂质且有小气孔,普遍敷有化妆土。产品以碗为主,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及圈足三种。平底及圈足施釉不到底,露胎;玉璧底碗的底心均施釉。有里施外釉,外施黑釉的碗,这种装饰唐代中仅河南巩县窑有类似制作,但巩县窑釉面不光亮,外釉乌黑;浑源窑则釉面光润,外釉介于黑、褐之间,具有其独特风格。除碗外,特色器形有唇口小罐,口沿凸起一道圆唇,平底,罐外印席纹装饰。还有一种碗形浅式、敞口、平底研磨器,器内划刻横、直线,线纹凸起,利于研磨。
特征编辑

  1釉色乌黑滋润,流釉性较大,普遍敷化妆土。
  2器形有罐、枕、盒等器,以各式罐为多。
  3装饰技法有划花、剔花和印花,以剔花最富有代表性,施釉后剔刻装饰花纹,剔去的部分呈白色,衬托出黑色的花纹。纹样与白瓷题材相同,布局疏郎,线条简练。有一种纹饰是剔出一个小圆圈,中间留一朵小花,空地划一些花纹,这种方法是别的瓷窑中少见的。
  (3)金、元时期还仿烧定窑、钧窑和磁州窑器物。仿定器物仅仿印花装饰技法,但纹饰题材与装烧方法均与顶窑不同。仿钧器物主要仿钧天蓝釉大碗,造型与釉色与钧窑有差别。仿磁州窑有白地黑花盘、碗及枕等器物,盘、碗纹饰为简单的花草,枕面则胎较薄,易碎。
  (4)白釉剔花装饰品种,河南修武当阳峪窑也有制作,两窑的主要区别如下表:当阳峪窑浑源窑剔花露胎呈深或浅咖啡色呈深咖啡色白花雪白灰白或牙黄色化妆土洁白内含黑点杂质纹饰以方格辅助纹饰为其特色以S形曲带纹饰为其特色技巧成熟稍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4 08: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 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
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
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4-4-26 05:53 , Processed in 0.04542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