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给现代人练书法遇到的困难排个号,排名第一的肯定是书写工具的选择问题。 因为大多数初学者就是阵亡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要么不会选,所以就放飞自我了;要么选得不合适,导致怎么写都不能把字写好,一直受挫就失去了练字的信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练书法的第一步就是挑选合适的书写工具,所以今天,小满就大家聊聊挑选笔墨纸砚的问题。 关于毛笔,有两个争论的问题,即功夫和工具、软和硬。 功夫和工具:一种认为手上的功夫大于工具,技术好了拿把扫帚都能写成王羲之那样,所以对工具要求很低;一种认为在同等的技术条件下,更好的工具呈现的效果会更好。 软和硬:一种认为用软毫,如羊毫才能锻炼技术,软的用好了硬毫自然不在话下。反对的则认为用硬毫才好。 那我们应该听谁的? 
先说功夫和工具。对于手上没什么功夫的初学者来说,如果能有一支较好的毛笔,对练字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写边缘清晰、细节丰富的字时,好毛笔能有如神助。反之,一支差笔会将人的自信心打击到没有,再也不想写了。 再说软硬。软毫笔到宋代才开始出现,但用得人很少,多数人是用来画画的。清代书法喜欢含蓄圆润的字,这下羊毫才流行起来。之前,包括王羲之,都是用硬毫笔,而且是有心的特硬的毛笔。 下图是拿纯羊毫笔(左)和兼毫笔做的实验,压下去羊毫笔基本弹不回来。 

书法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写在纸上咋样,不是说用软毫的就比硬毫的牛。因此初学者不建议使用软塌塌的纯羊毫,一般推荐的是软硬适中的笔,比如大白云等,易于操控,价格也便宜。上来就用羊毫,会被打击到没朋友。 毛笔拿在手里是一种感觉,一支好用的笔,在碰触到纸的刹那就会告诉你。 
所以要多尝试,人往往是用过好多笔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笔。只要是天然动物毛的手工制笔,其实都不会太差。如果是人造纤维的,那就很难用了,不要贪便宜买那种差笔,要选择口碑比较好的店。 新笔往往用过两三天之后才比较好用,因为毛笔封胶之后,是比较不顺手的状态。所以不要第一次用完就评价它的好坏,要多点耐心等它达到最好的状态。 一句话,一开始千万别用生宣! 现在好多人说练书法得用生宣,因为洇,所以才锻炼控笔的能力,此说法纯属误人子弟。他们可能连啥是宣纸都没弄清楚。 中国的纸是以原料来分类的,有麻纸、皮纸、竹纸、草纸等。皮纸就是用树皮做的,而宣纸,特指用青檀树皮做的纸,实际上属于皮纸。现在造宣纸除了使用青檀皮,还加了沙田稻草。由于宣纸名气太大,现在凡是用来写字的纸都叫宣纸了,市面上卖的特便宜的宣纸,其实是用龙须草做的草纸,不含一点青檀皮,一不留神很容易被忽悠。 笔分软硬,纸分生熟,不是那个生熟。所谓生纸就是生产后不加任何处理的纸,而熟纸是在生纸表面涂了一层矾,堵住了纸表面的毛孔,因此墨不会洇。还有一种半生熟纸,也不太洇墨。 以下是用同样的笔、墨做的对比,可以看出生宣洇得很厉害,塑造笔画是很难的。 

如果我们拿魏晋唐宋元明书法家的作品来看,就会发现他们用的几乎都是熟纸或半生熟的纸,即便清朝皇宫用的宣纸,也是加工成的熟纸。生宣主要是用来画画的,因为墨能洇开,所以适合画山水画。但要是拿来写字,那就是彻底的悲剧。即便王羲之重现,给他根羊毫笔、一张生宣纸,累死他也写不出兰亭序。 放张乾隆的字,你看一点都不洇。 
那么,到底该用什么纸? 尽量选择半生熟或偏熟的手工纸,如毛边纸、元书纸,半生熟或熟的宣纸。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区分手工纸和机器纸的方法:手工纸的正反两面是一样的,而机制纸则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机器纸用起来也很让人丧气。 区分生熟宣的方法也简单,拿点水蘸在纸上,马上洇开的就是生宣,不太洇的就是熟纸了。 尽量不要选太便宜的墨,臭烘烘的,写字的兴致全没了。 北方天气较干,如果买的墨汁太浓稠的话,就会拉不动笔,这时可以给墨水兑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时能保证墨迹均匀晕开。用过的墨千万别倒回瓶子里,容易引起墨水变质。 除了特别喜欢的,一个碟子就能搞定。 
总之,工具的核心就是多尝试。如果有不太顺手的感觉,一定是不适合你的。 所以,如果你练字很久仍然觉得字不好看,先不要灰心,看看你的工具选对了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