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王震曾说:“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 在晚清的历史上,左宗棠为保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曾对陕甘和新疆的反叛回民痛下杀手,从而确保了西北边疆的安全。 
太平天国起事后,各地都兴起团练。咸丰末年,河南巡抚严树森曾招募六百名陕西回勇往开封协防,事毕后为陕西团练大臣张芾留用。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入陕,这批回勇乘乱散走。原来存在的汉回民族矛盾激化,一些回民首领乘机报仇,发动“传帖杀人”,打算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回民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 临潼知县得到报告,紧急关闭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30万汉人全被杀光。陕西巡抚为安抚回民,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但回民首领任武杀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则立志掘掉黄帝陵。30万回民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500万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随后甘肃回民也被动员起来,陕西回民也进入甘肃,并一路砍杀汉人,单次屠杀10万以上汉人的就有多次,最后大约600万汉人被杀。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这就是“同治回乱”。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1864年,左宗棠率湘军追剿捻匪进入陕甘。左宗棠的政策是“拒纳降,斩立绝。”此后,回人死伤惨重。陕回首领马化龙粮尽援绝,亲赴营中请降,愿以一人“抵罪”,但左宗棠认为马化龙罪大恶极,将其与亲属、反清首领共1800余人全部斩杀,头颅遍示全国各地达10年之久。 另一首领白彦虎逃往新疆,后来又投靠浩罕侵略者阿古柏。阿古柏出生在浩罕汗国,1865年入侵南疆,随后占领全疆。阿古柏贪婪好色,“成天骑着高头大马,挥霍金银,吃着人间少有的饭菜,携带着女人随心所欲地干各种丑事”。更要命的是,他对不信教者全部杀掉统统屠掉,同时又和沙俄、英国勾结。阿古柏曾对英国女王说:“阁下来到我们这儿,是我的极大光荣,我在我们的国家里指望阁下的援助,只要我这里能为阁下尽的义务,我一定遵照阁下的命令办到。” 在这种情况下,左宗棠主动请缨,要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受命后,制定了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为解决粮饷,左宗棠制定了南北两条运粮路线。从甘州、凉州将粮食运往肃州,最后经肃州再将粮食运到古城是为南路;从归化、包头、宁夏一带运粮至巴里坤是为北路。左宗棠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关内供粮,为了扩大粮食来源,他下令军队在哈密、巴里坤、古城等地开辟军屯,自己自足。

左宗棠从小的时候才华还是不错的,二十岁的时候在乡试的时候就中举了,但是在之后的会试却屡试不中,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不中举,所以他就格外的关心农事,而且之后也是饱读诗书,得到了当时社会大儒的关心。 后来虎门销烟著名的林则徐也曾跟左宗棠彻夜长谈过,因为左宗棠的见解,林则徐认为他是收复新疆的最佳人选,后来的事情也是肯定了林则徐的判断。 
左宗棠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声名鹊起的,而且他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第一个新式的造船厂。 左宗棠最出色的还是收复新疆,当时的新疆被人割据,左宗棠在得到朝廷的许可后,率领军队进入了新疆,通过一系列的战斗,收复了新疆,让新疆当地的居民非常感谢他,而且还是在他的主张下,新疆建立省,正式为我国的领土。 
后来光绪十年的时候,中法战争爆发,左宗棠奉旨前往福州督办闽海军务,当时,左宗棠到了福州后,就立即整军备战,他的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高龄了,但是豪言壮语说,要亲自充当前锋。 也正是左宗棠的充分准备,让法国军队在后来的战争中没有占到便宜,虽然中国胜利了,但是中国竟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让法国开始管理越南。 
这让左宗棠很生气,痛骂李鸿章,说他误尽苍生等等,让李鸿章非常的生气,就想拿左宗棠开刀,说完浑身战栗,口吐鲜血,没有几天就病逝了,可以说左宗棠完全是被李鸿章气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