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盟-古玩百科_琴棋书画_珠宝玉石_文玩瓷杂_收藏艺术_鉴赏交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回复: 0

李清照说苏轼不懂音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7 13: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清照说苏轼不懂音律

看了几遍李清照写的《词论》,在六百来字的文章中,李清照把宋代词坛名家数落了个遍。
她说他们写的词只不过是句读不葺之诗而已。

什么是句读不葺?
这是李清照评论词人的词学术语,句读,指标点;不葺,指不加修饰。
句读不葺之诗,是说平仄押韵不到位,不能算词,只不过是不协音律的诗句而已。

李清照说,宋代休息生养了百余年,才有了柳永变乐府旧声为新声,才有《乐章集》传世,
不过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却俗不可耐。
张先、宋祁、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膺等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却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
到了晏殊、欧阳修、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象是拿着葫芦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样容易,但是细细琢磨他们的词,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够。
而且他们的词又往往不协音律。

为什么我们心中的诗文大家,在李清照的眼中会如此不堪?说他们写的东西不能叫词,句读不葺,只是句子长短不一样罢了。因为李清照认为他们不懂音律,所以他们写的词失去了音乐美。她认为诗只要讲平仄就行,而词既要讲平仄,更要讲五音(唇齿牙喉舌),五声(宫商角徵羽)及六律(古代十二律中六个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不但要定不同的音高,好比今天的c调F调,还有讲究清浊轻重。如果不懂这些,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叫词。李清照还说,王安石、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风格,很了不起,但如果让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这样的词实在让人读不下去,因为他们写的词也不具音乐美。

为什么古人写词不叫作词,而叫填词?因为词的创作必须遵循已有的曲调或词牌格式,按特定的字数、‌声韵来一一填写,‌因此又叫倚声填词,它既要倚乐歌之声,又要倚歌词之声,音律与声律,各有所司,各尽其职,二者不能混淆。‌
李清照说,字有音高、声调的不同,要与音乐的音高相匹配,不能只讲平仄。古人是根据每个字的声调和五声来填词。上文说的苏轼等大家不懂音乐,不知怎么倚声填词,只会用写诗的方法用平仄填词,但因为他们的名声太大了, 即使不懂音乐也依然认为他们的作品值得传颂,以至于后来的词谱、词律都沿用了他们的路子。因为后世的人大部分也缺乏音乐素养,也只是按照平仄的方法填词,他们也是把填词当作句读不葺之诗来写了。这是历史的悲剧。

李清照不但骂了当时苏轼等名家,连同后人一起骂了个遍,也够狂的。可惜李清照去世时,辛弃疾大约才十几岁,如果李清照有机会读到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放词作,不知道又会做出何等点评?又如果她看到今天那些自以为写了精品诗的人的作品,会有何种感慨!

《淮南子·原道训》说:“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的音高确定了,则全部五音阶也都确定了(当然七音阶也是如此)。
宫商角徵羽,相当于今天的12356,后来又加了“变宫”和“变徵”,相当于今天的7和4,形成七个音阶。

宫商角徵羽五音只有相对音高,没有绝对音高,但每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只要确定了第一个音高,其它各级音高也都确定了。所以“宫”是音阶的起点。字有五声、五音、六律。平声字拉长占两个节拍,仄声字缩短占一个节拍。近体诗吟诵,讲究平长仄短,除入短韵长外,二四六句位置的平声宜拖长。我们很少会考虑这个问题。
看来要写出好词,必须懂音乐。李清照自己词写得美,点评北宋名家的词作各有所短,敢于睥睨天下文豪,真勇士也!

很欣赏闻一多先生诗歌的三美理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虽然当时他是针对新诗领域说的,只是想要通过具体可感的美学标准来规范和提升新诗的艺术修养。在我看来,三美理论也适用于古诗词。

“绘画美”,注重词藻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通过追求诗歌意境产生的视觉效果,使每一句诗形成独立的画面,产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增强诗歌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建筑美”,关注诗歌节奏整齐,语言匀称的形式结构,从而增强诗歌的整体美感和视觉体验;“音乐美”则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诗歌的音尺、平仄和韵脚,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朗读时的听觉享受。我们通常写诗填词最欠缺的可能就是对诗词音乐层面的思考。

不要以为自己按照平仄写了几行诗,画了几首词就入行了。
原来写诗不易,填词更不易!
(2024.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古玩百科_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收藏家黄页 ( 青ICP备06001001号 )

GMT+8, 2025-4-20 14:50 , Processed in 0.03455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